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及答案一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5-07-23
557
12.阅读《寓言四则》的教学片段,按要求答题。
教学《寓言四则》时,教师没有单纯地进行课文讲解,而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
练。比如学习第一则寓言《赫尔墨斯与雕像者》时,分析完寓言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用几句话对赫尔墨斯进行神态描写,把他听了雕像者的话之后的尴尬神态和内心感受写出来,并以四人为一组,选出写得精彩的进行朗读,然后由一名学生进行评析。
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赫尔墨斯听了雕像者的话,呆住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眼睛瞪得特
别大,羞红着脸,像胡萝卜一般。他结结巴巴地问道:“你……没有……搞……错……错……
吧?”雕像者生气地说:“难道你想让他值一个银元?”赫尔墨斯无话可说,他拖着沉重的步子,踉踉跄跄地往外挪,头也不回地走了。
另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赫耳墨斯听了,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全身颤栗,脸如死灰,恨无地
洞可钻。商人见他发呆,就说:“嫌贵?你如果存心要买,我就还便宜一点,送两个赫耳墨斯给你,你总算满意了吧!”赫耳墨斯由羞变怒,他生气地冲进店铺,将自己的雕像全部砸烂。商人见状,和他扭打在一起……
第二则寓言是《蚊子和狮子》,学完故事后,教师同样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要求他们把自己设想成蜘蛛,在抓到蚊子后,对蚊子说一句很有意味的话,表达蜘蛛当时所特有的幸灾乐祸的心情。
有学生这样写道:“哈,真逗!蚊子先生,你刚才不是还手舞足蹈吗?现在怎么又悲哀起来了呢?看你那高兴劲儿,我就知道你会成为我的午餐的,真是活该!”
另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的大英雄,你不要哭嘛!我饿了一天,头晕眼花,而你在战胜狮
子后,又甘愿牺牲自己,让我饱餐一顿。一天之中,你做了两件了不起的大事,你就是死了,也还是英雄啊!”
对上述教学片段的评价,准确的是( )。
A.七年级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对作文有明显的畏惧感,这位教师没有采用教材中设计的作文练习,而是独辟蹊径,无疑会增加写作难度,不利于减弱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
B.阅读课就是阅读课,作文课就是作文课,二者虽有联系,但界线分明,上阅读分析课时,就只进行阅读分析
C.对《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的练笔属于续写的形式,又是片断描写,顺着文章的思路而来,容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D.这种片段式的练习缺乏系统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3.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言行神态如何?其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把表现菲利普夫妇言行神态变化的词句都找出来。
生:如我的父亲“脸色煞白,两眼呆直”,母亲“神色张皇,结结巴巴地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
挨近我们”!
师:找得非常好,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几句台词。
(陆续叫的几个同学都没把母亲那暴怒的语气读出来)
生:老师给我们范读一下吧!
教师课前并无这个准备,一时显得比较尴尬,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但这位教师并没有拒绝,而是迅速调整状态,接着便进入角色,用气急败坏的、暴怒的、低沉的声调读道:“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读完后,学生给予了老师热烈的掌声。
对上述教学实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教师精心备好的一节课,结果却因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一团糟的现象,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B.教师富有应变能力和教学机智,能够应对偶然事件,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C.课堂教育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这节课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预见不充分
D.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够很好地检验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各方面能力
14.阅读以下教学随笔(片段),按要求答题。
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
品的魅力。教读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播放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教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教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诱导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从而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
对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
B.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
C.把语文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
D.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5.以下是某教师教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出的一些练习题,请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对以上四道习题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这种阅读原著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补充学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B.这种结合课文定下开头句再续写的方法,既有趣又能扩散学生的思维
C.这道题目设计非常容易演变为简单的造句,没有体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D.这个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写法,能使练笔的文章语言多味且含蓄
二、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6题20分,第17题20分,第18题25分,共65分)
阅读材料,完成第l6~18题。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成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成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成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成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莱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作“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棹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成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L--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课文导语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单元导语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族,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学习这些课文,你不仅能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能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2)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3)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的看法呢?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问题:
16.请结合“课后练习”的第(2)题,找出体现汪曾祺的语言特色的句子。(20分)
17.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20分)
18.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移动端访问: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及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