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及答案一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5-06-23
412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硕鼠》抒写农民不堪忍受重税,对不讲仁义恩德、残酷无情的剥削者的愤恨和抗议,表达了他们发誓离开剥削者,而去追求美好快乐生活的愿望。诗用硕鼠比喻剥削者,不属于爱情诗。
2.B【解析】“孔明挥泪斩马谡”出自《三国演义》。
3.D【解析】A项,“蹄”本来是名词,指“蹄子”,在这里充当谓语带了宾语“之”,因而活用为动词,理解为“用蹄子踢”。B项,“洞”本来是名词“洞穴”,在这里充当谓语且带了介词结构“(于)其中”,因而活用为动词“打洞”。C项,“衣”本作衣服,此处为“穿”的动作。D项,“私”为形容词,此处为“偏爱”,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C【解析】“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出自《公输》,《公输》选自《墨子》。
5.B【解析】“欲穷其林”中的“穷”应该理解为“完,尽”。
6.D【解析】这个教学环节没有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
7.D【解析】其他三项都正确,而D项是对偶,不是互文现象。
8.B【解析】B项中的“迫不及待”不恰当。“迫不及待”的意思是急得不能再等待了,形容心情急切。而此处显然指的是客观情况的危急。
9.B【解析】B项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歌唱教师的。
10.D【解析】通过多媒体配乐朗读,能够使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旨趣,但是对文本的深入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不能一读而过。
11.D【解析】综合性学习的确强调学生的参与,但是通过打分,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而且打分也是一种评价行为,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12.B【解析】这个提问是承接第一个提问,老师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然地引出《社戏》,这个问题看似不经意,实际上新旧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不能说是毫无意义。
13。C【解析】这堂课利用苏轼词中的名句带出月球奥秘,兼有艺术性和科学性,有明确的目标性和启发性,使科学性很强的探索活动与文学文化知识融合在一起,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4.D【解析】从这个教学环节看,学生在自由交流读后感受时,气氛热烈。这体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时没有一味讲解,而是做学生和教材的“介绍人”,让学生和教材真诚地对话。
15.A【解析】这堂课,教师从引导、点拨到最后的点评,整个过程都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设计题
16.【参考答案】
我,是一只海燕,在茫茫的大海上自由而快乐地飞翔。
我从来不畏惧暴风雨,正因为暴风雨,我才变得越来越勇敢。正因为暴风雨,才使我的翅膀越来越强壮。
看一暴风雨来了!
我拼命扇动翅膀,决定去迎接那暴风雨。我想我一定会再次冲破乌云,迎接那美丽的阳光!
我飞啊飞啊,强烈的风一点也没有阻挡我前进的信心,我一点也没有害怕。正在这时,我低头俯视:天啊!我看到了什么
海鸥,正在大海边缘飞窜、呻吟,正极力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你看那是多么懦弱的海鸭啊!它们躲躲藏藏。小小的雷声,就能吓掉它们的羽毛!
还有那可恶的企鹅,肥胖的身躯显得又笨又蠢,胆怯地把翅膀掩藏到悬崖底下……
它们……它们凭什么拥有翅膀?!它们拿什么配拥有翅膀?!简直就是侮辱翅膀圣洁的灵魂……
啊!太阳!!
你看!太阳出来了!我穿过了乌云,战胜了狂风。你看,太阳在向我微笑!
我是勇敢者,只有勇敢者才配拥有这强健的翅膀!1
17.【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品味文章的语言。
(4)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象征手法的理解。
(2)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的典型性。
18.【参考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海燕的形象。
①播放配乐朗读,学生聆听。
②学生自由朗读模仿,体会情感。
③指导学生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适时指导。
④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完后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2)自读分析,感受形象。
①请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应该怎样加?
(勇敢的斗士,革命的先驱,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等)
②作者通过几幅画面来展现海燕的形象的?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三、案例分析题
19.【参考答案】
(1)这堂课注重了情感教学,整堂课的感情氛围酿造非常到位。教师首先用谈话法调动学生的情感:然后配乐朗诵王慧敏《想家的心情》这首小诗,这样在多次铺设的基础上点出:“我们想家的时候可以坐上车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的游子呢,他们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探,那才是真正的疼啊!”这个导入看似长了点,但一点也不显累赘。再加上思乡曲的配音渲染,使整堂课的基调都沉浸在浓浓的思乡情感中。
(2)突出体现了探究、创新的特点。在老师范读、学生自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老师没有灌输学生什么,也没有照搬教参限制学生思维,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诗歌意象后,要求学生也为乡愁打一比方.仿说一个句子,即找一个意象,这个环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实录上来看,学生的想象力令人钦佩。
20.【参考答案】
第③段,“无极予事”改为“无济于事”;第④段,“螺旋浆”改为“螺旋桨”。
第①段中的病句:气温却一下降到了大约零下3到7度。
修改:气温却一下降到了零下3到7度。
21.【参考答案】
温暖是什么?本文的小作者说,是在寒冷的天气回到家时,一双取暖器暖过的“窝窝鞋”、厨房里“哧啦哧啦”的炒菜声和一杯热气腾腾的白开水。小作者这种留心生活细节、感受生活真情的好习惯,是写出好作文的基础。
作文的第一段显得多余,不如在后面的描述中用事实充分表现。末段的思考立意有些
散乱,可以从前文的内容上延伸思考下去:家的温暖是什么?是亲情,是爱,是“我”内心体验到的愉悦。这样,主题才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移动端访问: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及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