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7-23
262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生的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刺激——反应学习。
3.学习的联结理论: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联结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是操作性条件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
4.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5.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
(1)教材分为小步子(2)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3)反应后有即刻反馈(4)尽量低的错误率(5)教学允许学生自定步调
6.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顿悟和理解,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是否理解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7.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学习观
A.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B.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A.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B.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只考高中)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师,他们已经形成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
第四章 学习的动机
1.学习动机的概述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动机冲突(要会判定)
(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
3.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理论:学习动机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层:第一层,生理的需要;第二层,安全的需要;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尊重的需要;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
4.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2.迁移的作用
(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内化说、迁移与教学。
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心向与定势
5.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移动端访问: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