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测试一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7-02-27
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制”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癸卯学制
2.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4.“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5.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
A.观察实物
B.演示实验
C.到实地参观访问
D.观察教学电影
6.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产婆术”属于( )。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调查法
8.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9.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
A.反馈
B.行为
C.实行
D.内化
10.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包括( )。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认知策略
D.经验和方法
12.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13.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的面积。这些知识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保护性知识
14.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上保持较高的( ),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 )。
A.同质性差异性
B.一致性差异性
C.一致性独立性
D.同质性独立性
15.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16.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 )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A.被动的合作学习
B.自觉合作学习
C.主动学习
D.主动合作学习
17.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连朋友跟她开玩笑她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的( )。
A.焦虑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1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
的( )。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19.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班主任的要求
B.共同的活动
C.共同的奋斗目标
D.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20.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22.简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2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这是某教师执教《放弃射门》导人时的一个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生: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
生: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世界级球星福勒几次放弃射门?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都动了脑筋。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问题: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2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两个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自学,再让学生表述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然后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学生再说出自己的观点。体现的是学生要学,学生再自己通过猜测、验证获得知识。
问题:请比较分析这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启示。(2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爬山虎的脚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问题(一):请分析本文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10分)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8分)
问题(三):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移动端访问: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测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