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提升测试卷及答案三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4-09-24
495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近代洋务运动以来,称学校为“学堂”;维新变法时期,才正式改称“学堂”为“学校”。
2.D【解析】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3.D【解析】条件性知识主要是解决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本体性知识主要用于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
4.C【解析】少先队活动不属于班级活动。
5.A【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观察的方法。这是班主任 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
6.A【解析】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有许多方面,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进行分析,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和学双方发生相互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
7.A【解析】略。
8.A【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指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9.D【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10.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直观性原则的内涵。
1 1.D【解析】按照教学反思反思者的人数,可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
12.B【解析】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这说明初入学的学生学习兴趣没有选择性,同时也没有分化。
13.D【解析】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还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往往更注重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动作。至中高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外表深入到个性的内部品质,其抽象性、概括性明显提高。
14.D【解析】小学生观察力的特点表现如下: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缺乏精确性、缺乏深刻性。小学生的观察力缺乏深刻性的体现是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15.A【解析】努力因素归属于内部、不稳定维度,任务难度因素归属于外部、稳定维度,运气因素归属于外部、不稳定维度。
16.D【解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
17.D【解析】学生在教师教授后,因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而不由自主产生共鸣,纷纷产生遐想,这是学生自由、自主的反应,不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
18.D【解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求关注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学习分化较大的班级中,应采用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19.B【解析】略。
20.D【解析】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上好语文课并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要注重对教材的分析。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2)要注意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相结合;
(3)要注意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4)要注意与各级学科相关知识的结合;
(5)要注意与各类节假日和纪念日结合。
2.(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
(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4)加强课程综合化;
(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6)课程法制化。
3.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并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
(1)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