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大全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9-03
472

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难度系数增加的现状,上次笔者和育德教育的专业老师同您一道分析了一些教育学分析题案例,现在继续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大全,希望这次大家能在对各个案例的分析探讨中把教育专业的一些知识技能消化吸收,化为己用,真正为自己准备参加考试攻克知识难关起到帮助作用。
案例1
作为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小芳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而且一边学习一边听MP3,虽然想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她觉得数学、物理就很麻烦,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愿意在数学上花费太多时间,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也害怕被人笑话,不好意思去问老师和同学。对于复习文科科目小芳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结果每次成绩都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现在小芳很失望,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说到学习就头疼。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呢?
[分析] 根据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理论,对于小芳可以给出以下几个建议:1、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一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不能够很好激发学习动机,小芳缺乏明确学习目标的确定,这是学习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2、小芳在学习信念上把学习成绩不理想归因于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自我效能差,久而久之,导致防御性悲观。小芳需要的是成功体验,需要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而在在情绪状态上小芳缺乏对数学的兴趣。要想取得小芳应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
4、在教师变量这个因素上,小芳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需要借助教师的力量,教师要对其关注,利用教师的效能使小芳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5、在任务变量这个因素上,为了让小芳体验成功,学习任务应从简单开始,循序渐进。
学习是一件复杂的活动,它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影响因素彼此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好自己,即个人因素的作用。
案例2
班上王哲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教初二语文课的林老师想读给大家听听。朗读了那首的确很美的诗后林老师注意到王哲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当问及王哲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中学生诗歌比赛时,出乎意料他说不想写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如果你是老师分析一下王哲为什么有如此表现?该如何鼓励他?
[分析]根据上文分析得出,王哲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妒忌心强,往往会对表现出众的同学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这种同学之间的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致于王哲不愿承认自己能写好诗。如果我是老师,最好私下鼓励或是帮助他发表,差距悬殊会变成羡慕,嫉妒只发生在比较微小差距的同伴之间,所以作为老师最好的做法就是在不同的场合鼓励王哲,并使周围的同学看到王哲的长处。
移动端访问: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