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出考点1.1教育基础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5-10-22
441
第一章 教育基础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等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对于这些内容应重点记忆与理解。
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高频考点提要
1、学教育的概念、任务;2.小学教育发展特点;3.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素质。
高频考点速记
一、1、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慨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至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打下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教育大辞典》将先秦至今的小学教育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先秦至鸦片战争前期的古代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期的近现代小学教育以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当代小学教育。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
1.先秦时期的小学教育
先秦时期主要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三个阶段,该时期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见下表:
阶段 | 学校名称 | 教育内容 | 特点 |
夏商 | 庠、序、校 | 文字的读、写和数的计算。 | 目的在于培养尊神、重孝、勇敢善战的未来统治者。 |
西周 | 国学、乡学(塾、庠、洲、乡) | 德行、书数、射御、礼乐。 | (1)以官学教育为主;(2)强调的是德行教育;(3)“官师合一”。 |
春秋战国 | 私学 | (1)私学兴起; | (2)儒家重视德育伦理教育;(3)墨家重视科学知识教育。 |
2.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小学教育
秦汉至明清时期小学教育的相关重点内容见下表:
阶段 | 学校名称 | 教育内容 | 特点 |
秦朝 | 学室 | 识字和常识教育为核心;法律知识和“为吏之道”。 | (1)文教政策:“崇法排儒”;(2)统一文字;(3)吏师教导弟子,培养刀笔小吏。 |
汉朝 | 私人学馆(也称书馆) | 阶段一:识字教育(为主)、数学常识; | 盛行的识字教材主要是《仓颉篇》《史籀篇》以及《千字文》等。 |
阶段二:培养思想道德和伦理观点(为主),识字教育。 | |||
魏晋南北朝 | 私学 | 儒家经典(为主)、道家经典以及天文、历算等。 | 私学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多元化,较为发达。 |
隋唐时朝 | 官立小学私立小学 | 基本的识字、写字教学、经学、文学。 | 文教政策:崇佛尊儒,兼重道教;常用的教材主要有《开蒙要训》和《蒙求》。 |
宋元时期 | 官学(贵胄小学和州县小学)、私学(私塾、义塾、村塾、乡学和冬学) | 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和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 | (1)文教政策:尊孔崇儒,提倡佛道,而崇尚理学为主要特点;(2)小学教材不仅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并将识字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和伦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3)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小学教育应先人为主、及早施教,并且认为小学教材应形象生动,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
明末清初时期 | 官学(宗学、社学)私学(蒙学、义学和私塾) | 以理学为主。 | (1)私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识字、习字、读书以及作文;(2)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内容包括“歌诗”“习礼”和“读书”等,提出了“随人分限所及”的儿童教育思想。 |
移动端访问: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出考点1.1教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