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教案:《我的叔叔于勒》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8-12-05
828
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包括的内容有候考、抽题、备课、结构化、试讲、答辩。作为小白的考生们要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的完成面试试讲的教案呢?针对这育德园师小编为考生们准备了中学语文《我的叔叔于勒》的教案写作,以供大家备考时参考!
本设计是配合统编教科书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简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对话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
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作家,从事创作都十分认真刻苦。他们的创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思考,不断地提高语言技巧,法国19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1850--1893)就是杰出的例子。他无论描写什么,都要去寻找那“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莫泊桑在初学写作的头7年里,严格遵照老师的教导,苦练本领,默默无闻。到了30岁时他写出的稿子堆起来已有一人高了。就在这一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震动了文坛。工夫不负有心人,从此便从一人高的稿子堆中站了起来,成为了一代文学巨人。《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珍品,历来脍炙人口,今天我们阅读它,不但还有现实意义,而且可以把它作为观察生活,描写人物的借鉴。
(二)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检查预习。
2.回答问题: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小说写了什么故事。说说小说有哪些人物,是围绕什么人来写的。
(三)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2、讨论:请同学大致分分类,说说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按时间顺序。
3、学生明确文章主题: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
(四)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1、教师提问:前面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分别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注意细节描写:
①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
②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④“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2、学生明确:“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等人的语言各有特色,通过人物语言的分析,让学生明确: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
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四)拓展延伸——金钱观
1、你如何看待本文的几个人物?
阅读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2、如何看待金钱?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探究文章的主题。
思考:菲利普夫妇是可笑的,同时又是可怜的。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对于亲兄弟于勒,本来应该是互相帮助,和和睦睦,共渡难关才对。但他们展示给人们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主题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与于勒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关爱,让我们共同沐浴爱的阳光,呼吁爱的春风吹遍全世界,温暖全人类。
五、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
六、教学反思
移动端访问: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教案:《我的叔叔于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