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5-01-27
1018
[演示实验]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数据记录,得出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讲述]18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进展。在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作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18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略)
[问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能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灭或创生。但是,当人们在赞美蜡烛高贵品质的时候常说:“照亮别人,毁灭了自己。”这里所说的毁灭自己,是否指物质任意的消灭呢?如何解释?
[解释并总结]略。
请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两位老师教学内容的异同,并说明各自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及不足。
②这两位老师的化学教学内容组织采用了哪种形式?
③请判断这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案是否体现了科学探究思想,为什么?
④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
⑤试说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与地域有关系?为什么?
5.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
“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材料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3: 某教师设计的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设计材料。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用装在集气瓶中的氧气做了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同学们可知道这一瓶瓶氧气在实验室是怎样制得的吗?
生:摇头。(小声低语:不知道)
师:大家可能在医院见过氧气钢瓶。医院的这些氧气又是怎么制得的呢?
生:摇头。(小声低语:不知道)
师:好,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在学习实验室制法时,我们将从反应原理、所用药品、制气仪器装置与操作、气体收集方法及原理几方面来系统学习。
……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试列举新课导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上述“导入新课”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一种方法?
(4)以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例,说明演示实验的教学要求。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板书是在讲授过程中按步骤、分阶段地把教学信息呈现在黑板上。请对本课进行板书设计。
移动端访问:初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