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教育目的的有关理论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9-10-29
1448
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教育目的的有关理论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同学们在备考时很好的掌握。今天小编给同学们总结了该方面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备考的同学们更好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个人本位论
(1)基本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2)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
①卢梭就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一切人的堕落都是由于社会的负面影响。卢梭在《爱弥儿》这一本书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因此卢梭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自然教育。
②福禄贝尔也认为:“只有对人和人的本性的彻底的、充足的、透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加以勤勤恳恳的探索,自然地得出有关养护和教育人所必需的其他一切知识后,才能使真正的教育开花结果。”在教育中他主张要适应儿童的发展,遵循儿童的本性,而且注重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主,教师只为儿童提供条件,而不干预儿童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体性,并且重视各种游戏。
③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也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
④罗杰斯,人本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它以学生经验的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为学习动机,教师要贯彻“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即教师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社会本位论
(1)基本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
(2)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
①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教育应当因人而异,对平民阶级要培养他们有勤劳和节制的美德;对军人应当培育他们勇敢的精神;而对最高统治者的教育则应使他们具有把握世界的智慧,具有“哲学王”的特征。实际上,柏拉图所主张的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应当为维护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服务。
②社会学家涂尔干也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就一个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正如我们的身体凭借外来的事物而获营养,我们的心理也凭借从社会来的观念、情感和动作而获营养。我们本身最重要的部分都是从社会得来的。”“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被称为人”。因此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应该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前提,一切服从社会的意义。
③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也认为:“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④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是完善道德,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三)教育无目的论
(1)基本观点: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
(2)代表人物:杜威
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单单只强调社会和个人,就有学者将两者进行调和,做到个人和社会的两者兼顾。杜威认为在教育过程存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心理学;一方面是社会学的。主张使个人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其次,杜威强调新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的本质在于: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教育即生长,教育本身就是目的,除本身以外,没有目的。他反对脱离儿童本身的兴趣、需要、爱好、经验,强加目的,这是对儿童的一种外加干涉,不利于儿童发展。另一方面,他又主张社会中心,强调把教育的社会意义放在首位,想要教育成为民主观念的仆人。为了兼顾两者,提出学校即社会,使得每个学校成为雏形的社会形态,通过这种小社会影响大社会。杜威始终强调要重视儿童在教育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试图把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结合。
以上就是小编给同学们总结的关于中学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目的的有关理论知识点,同学们都赶紧的学习起来吧,争取让自己在11月份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