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备考笔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8-07-02
415
教师资格证作为一本有含金量而且还比较容易获得的证书,可谓是深受人们的青睐,但教师资格证真的很容易通过吗?想必不是这样的吧,近年来,随着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越来越多,想要拿到教师资格签证必须掌握扎实的知识,过五关斩六将才能把心仪的教师资格证拿到手。
在道德发展理论中,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一个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形式有单选和判断,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进一步的完善研究,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来划分道德的发展水平。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
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在判断自己行为正确与否时,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自己能否免于处罚或者自己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分为如下两个水平: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②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或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定向倾向或朴素的利已主义的定向)。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2)习俗水平(9-16岁)
这一水平的儿童在进行道德判断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外界的权威和规则。分为如下两个水平:
①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注意,这一阶段的儿童刻板遵守法律法规,认为只要违反了某种法规都是错误的行为。
(3)后习俗水平(16岁之后)
主要表现为对于道德的判断不再是刻板遵守法律法规,并认识到了应以普遍的伦理和道德原则作为判断标准。分为如下两个水平:
①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他们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和种种可考虑的事情相比,没有什么比人类的生命更有价值。
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和考试方法,可以直接联系育德园师的老师,老师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你最专业的解答,为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提供保障。
祝:逢考必过
移动端访问:教师资格证备考笔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