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题答案(幼儿)

编辑:育德园师      2020-11-06
1015

2020年下半年《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幼儿游戏的类型。规则游戏是指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题干中幼儿赛跑、下棋都是具有一定规则且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故此题选D。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体育方面: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C项训练幼儿体育运动技能不符合幼儿体育的教育目标。故此题选C。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一般认为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三至六七岁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五岁幼儿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有一定的发展,这时幼儿已能进行一些更加概括的思维和逻辑抽象的思维活动。大班幼儿的年龄是5~6岁,根据题干表述,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性。A选项直觉行动思维是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故排除。C选项抽象逻辑性在大班开始萌芽,不是大班主要的思维方式,故排除。D为干扰选项。故此题选择B选项。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而自我认识中又包含了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随着儿童的成熟,他们形成了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的看法,包括自己的智力、人格、能力、性别角色和族群背景。题干中“我跑得快,我是个能干的好孩子,我会讲故事,我是个男孩”等等这样的语言正是幼儿自我认识中自我概念的体现。B选项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选项性别认同(2~3岁)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的正确认识,与题干不符。D选项道德判断是运用个体已有的道德概念及道德认识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和推论的过程,题干中也未体现。故此题选择A选项。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教育的发展。欧文于1816年在新拉纳克厂开办了一所幼儿学校——工人子弟学校。故本题选择B。 A选项,恩物是福禄贝尔所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 D选项,蒙台梭利主张让儿童处于“有准备的环境”中。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特征。托马斯——切斯将婴儿的情绪和行为分离出9个相对稳定的“维度”,分别是活动水平、情绪反应强度、生理节律、注意力分散度、对新异刺激的趋避性、对新的经历和常规改变的适应性、注意广度和持久性、敏感性、反应强度。 A选项,对新异刺激的趋避性是指对新刺激是接近还是逃避; B选项,反应阈限是指产生一个反应需要的外部刺激量; C选项,节律性是指机体的功能性,在饮食、玩耍、排便等方面是否规律; D选项,活动水平是指在睡眠、饮食、玩耍、穿衣等方面身体活动的数量。 一个活动水平高的孩子爱动,总是喜欢跑去;相反,一个活动水平低的幼儿,不怎么跑动,可以安静的坐很久。题干中幼儿跑来跑去,表现活跃是活动水平高的表现。故本题选择D。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移情的知识点。A选项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主要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联系。C选项与D选项属于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他律道德阶段主要发生在6~8岁,“他律”是按照外在的他人的标准判断事物的好坏。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主要发生在8~10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意识到一种同伴间的社会关系,且应相互尊重。B选项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移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移情可以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产生利他思想,从而导致亲社会行为;二是移情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产生同情心和羞愧感。题干中冰冰边擦眼泪边安慰田田,与田田产生情感共鸣和同情心,是移情能力的体现。A、C、D选项与题干无关,故此题选B。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依恋类型。C选项反抗型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A选项回避型儿童,母亲(依恋对象)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暂时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有的人把这类儿童称为“无依恋的儿童”;B选项安全型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当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当母亲重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D选项为干扰项,题干中幼儿对母亲寻求接触,又拒绝母亲的接触关心,属于反抗性。故此题选C。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A选项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B选项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C选项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D选项经典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题干中萌萌看到青青和小猫一起玩得很开心会降低对猫的恐惧,是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属于替代强化。故本题选A。

 10.【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随着心脏的跳动,全身各处的动脉管壁会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心脏每跳动一次,就可以从身体浅表的动脉上摸到一次搏动。正常情况下,脉搏跳动次数与心跳是一致的,而且跳动节律均匀,间隔相等。幼儿在活动前脉率为每分钟90-110次,幼儿在运动时的脉率处在每分钟140-150次之间,适量强度的运动后在每分钟150-180次。题干中表明是幼儿运动时的脉率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参考答案】

(1)社区环境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①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在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②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这不仅扩大了教育的空间,更是丰富和深化了教育内容。

(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①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

②社区的积极参与将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时代气息。

(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①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影响着幼儿园教育。

②社区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有的幼儿园在课程中将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作为乡土教材来利用,使幼儿园教育内容丰富而有特色。

12.【参考答案】

工具性攻击行为指孩子为了获得某个物品所作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指向于一个主要的目标或某一物品的获取。敌意性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目的,目的在于打击、伤害他人,如嘲笑、殴打等。

(1)相同点:

①二者都属于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②二者的出现都带有目的性。工具性攻击的目的在于获得某个物品;敌意性攻击的目的在于以人为指向。

(2)不同点:

①二者指向对象不同。工具性攻击指向的是物品,为了获得物品而攻击别人;敌意性攻击指向的是人,为了嘲笑批评他人。

②二者年龄段不同。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则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③二者预见性不同:工具性攻击属于缺少预先的设想和深思熟虑而造成的对他人的伤害;而敌意性攻击是为了报复先前的侮辱或伤害,或者他们只是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使别人受到伤害,具有深思熟虑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3.【参考答案】

幼儿园班级管理一般由生活管理、教育管理、其他管理等几方面组成,其他管理包含家园交流管理、班级间交流管理、幼儿社区活动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服务于幼儿的生活管理和教育管理。

(1)生活管理

幼儿园班级生活管理是为了保证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心理健康成长,保教人员围绕幼儿在园内的起居、饮食等生活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是保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顺利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没有科学规范的生活管理,儿童就无法开展各种有目的、有规则的教育与游戏活动。

(2)教育管理

班级保教人员对教育过程精心设计组织,对教育结果进行细致评估,在班主任教师带领下对班级幼儿进行调查研究,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幼儿园班级教育管理。

(3)物品管理

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因素,班级物品摆放得当,能给儿童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儿童生活和活动,有利于儿童成长,同时也方便教师使用,班级物品包括小床、小被等生活用品,玩具、学具等学习用品以及钢琴、电视等教师教学物品。

(4)其他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除了着重进行生活和保育教育活动管理外,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其他管理,如学习管理、环境管理、班级交流管理、家庭教育管理、社区活动管理等,它们也是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4.【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在“按数量匹配实物”的操作活动中,不同幼儿的行为实际上反应了不同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不同水平。

①雪儿则没有真正达到“按量对应”的水平,只能按照标签上水果的种类进行对应,不能同时关注数量和种类两个标准进行对应;材料中,雪儿看看标签,然后往不同的车厢装进了与标签品种一样的水果,每节车厢都装满了水果,说明雪儿处于要依靠外部动作点数物体阶段。

②丽丽能做到手口一致地进行5以内的点数,并按量对应,但是在进行“按量对应”的操作时,还要借助于语言和动作点数物体也就是按物点数阶段;另一方面丽丽看着标签,用手点数标签上的水果,嘴里还念着数字,然后再拿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放进车厢,说明丽丽在进行计数时处于需要进行点数并说出数的阶段。

③明明在按物点数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理解了数量概念,也能做到按量对应;在材料中明明看看标签,就取出相应品种和数量水果放进车厢,说明明明此时的计数已经进入到内化阶段了,也从侧面反应了他经历了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的发展过程。

(2)①作为教师应理解和认识到幼儿发展的特点。例如,对于有些幼儿在计算时出现掰手指、出声点数的现象,作为教师不要随便制止,应允许幼儿通过掰手指、出声点数的方法去解决他们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应意识到这些幼儿的计算能力还处于外部动作阶段或者说还没有完全的内化。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从外部动作向内部动作转化。

②教师要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在发展计数时可采用多种形式,将其与生活和游戏相结合,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直观形象幼儿便于理解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经验,寓教于乐。

③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即便同为小班幼儿,但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个别差异。因此,教师要认真观察和比较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便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进行适宜的指导,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例如,材料中雪儿,在投放水果时把每节车厢都装满了水果。教师可以给幼儿做点数的示范,可以一边去触碰物体,一边口中说出数词,帮助幼儿理解数词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幼儿一边看,一边模仿。

15.【参考答案】

(1)李老师阻止的行为是不合适的。

①自主性是游戏最本质的属性,材料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玩的不亦乐乎,而李老师却加以组织,忽略了游戏自主性的特点;

②幼儿游戏是现实生活与想象活动相结合的结果,材料中幼儿将玩具吹风机当“手枪”、仿真型灯箱当“大炮”这都是体现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于游戏材料的假想,而教师强调“吹风机”是“理发店”的玩具,阻碍了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

③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介入与指导应在观察的基础上把握好介入时机,充分保护幼儿游戏进程。题干中李老师能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介入时机不可取,选择以现实代言人的身份进行指导,容易使幼儿丧失游戏的兴趣; 因此李老师的行为是不恰当的。

(2)教师在幼儿游戏应抓准指导时机、正确选择介入角色,巧妙合理的支持和指导游戏的开展,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具体我会这样做:

①首先我会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和内驱性。鼓励幼儿自由的探索游戏、进行游戏。在保证幼儿安全游戏的前提下给予幼儿充分利用材料进行想象的空间,及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

②其次我会为幼儿提供符合“打仗”这一主题的其他材料,以此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

③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我会时刻关注幼儿游戏进程,巧妙提出合理化建议,合理扮演支持性角色,与幼儿共同探索游戏奥秘;

④在游戏结束之后我也会收集丰富的、可转换的材料投放在班级活动区内,引导幼儿利用材料一物多玩,吸引幼儿探索兴趣,促进幼儿游戏中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提升。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6.【参考设计】

小班主题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主题活动总目标:

1.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萌发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在各种活动中能感到开心。

2.积极参与活动,在集体面前敢于表现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幼儿园的向往。

3.通过故事、歌曲等多种活动知道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的不同。

子活动一:小班语言领域《我爱幼儿园》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初步体验幼儿园的快乐。

2.技能目标:能大致听懂故事内容,愿意和老师同伴进行交流。

3.认知目标:能够了解《我爱幼儿园》的故事内容,知道上幼儿园的开心之处。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听懂《我爱幼儿园》的故事内容,体验幼儿园的快乐。

2.活动难点: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能够积极主动的和老师同伴进行交流。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我爱我的幼儿园》音频、《我爱幼儿园》绘本故事内容

2.经验准备:上幼儿园之前有过听故事的经验以及有过和朋友交流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歌曲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播放《我爱我的幼儿园》儿歌,引导幼儿说出歌曲中的相关内容——幼儿园。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初步感知《我爱幼儿园》的故事内容

(1)教师出示《我爱幼儿园》的故事绘本,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角色,知道故事中的老师、明明、娟娟、其他小朋友等人物的特征。

(2)教师结合绘本讲述《我爱幼儿园》的故事,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

2.幼儿理解《我爱幼儿园》的故事内容,并分段复述故事

(1)教师提问和《我爱幼儿园》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回答,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①故事中的小朋友去了哪里?

②幼儿园里都有那些人?分别做什么?

③明明是怎么和老师打招呼的?谁分享了玩具给明明?

④老师、小朋友是怎么和明明一起游戏的?

小结:幼儿通过对故事内容的讨论交流,可以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主人公明明经历了老师的拥抱、同伴的玩具分享、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等一系列事件,初步感受明明开心的心情。

(2)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绘本图片,片段描述故事的内容。

3.幼儿交流讨论,想象自己在幼儿园会经历哪些事情。

(1)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在幼儿园里会经历那些有趣的事情。

问题:你们在幼儿园经历了哪些好玩的事情?想象一下自己在幼儿园里还会经历哪些有趣的事情。

(2)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自己想象的内容,教师结合幼儿的描述进行指导,发展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

小结:幼儿能够大致描述自己交朋友、得到老师的表扬、被父母接送上幼儿园等场景,并能够在描述中产生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

教师引导幼儿回故明明由一开始不喜欢上幼儿园,到经过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帮助后喜欢上幼儿园的故事内容,并结合自己在幼儿园的经历,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要求幼儿在生活中多发现幼儿园中使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并和老师、小朋友们分享。

五、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教师请幼儿回家后将幼儿园中发生的趣事讲给父母听。

子活动二:小班社会领域《我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幼儿园萌发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2.和老师、同伴和平共处,能保护幼儿园的环境。

3.了解幼儿园设施的作用,知道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要爱护幼儿园。

子活动三:小班艺术领域《我爱我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歌唱活动,体会《我爱我的幼儿园》歌词表达的快乐。

2.可以基本准确地跟唱《我爱我的幼儿园》,并能添加自己喜欢的动作。

3.能够大致理解歌词的内容,知道幼儿园里有什么。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4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19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