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全国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四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8-08
361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学前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学前教育发展变化的内在要求。基础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普及、普惠;公益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公共、公平;保教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专业、全面、优质。

  (1)普及性——解决“人人都要接受”的问题。大力推进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不管从个人,还是社会,抑或国家的角度,都必须引导和力推学前适龄的新一代公民接受这一阶段的教育。

  (2)普惠性——解决“人人都能接受”的问题。普及与普惠是相辅相成的,要普及就必须普惠,只有普惠才能普及。

  (3)公共性一解决“人人都要供给”的问题。其“公共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由政府来负责,围绕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规划、投入、管理、监督,构建完整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4)公平性一解决“人人平等供给”的问题。公共资源归属社会成员所共有,它客观上要求资源平等地向每一位社会成员供给,保证社会成员平等享有资源的基本权利,尤其是作为人生破蒙的学前教育资源,更加强烈地要求平等的供给,让幼儿拥有平等的起点。

  (5)专业性——解决“专”的问题。学前教育必须配备专业性强的工作队伍,包括专业的管理队伍,专门的研究人员,专任的教师,专职的保育员,促进学前教育的专业化、科学化发展。(6)全面性——解决“全”的问题。时代要求高素质公民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个体,学前教育必须为完成这个培养任务打好开端的基础,保证受教育者体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诸方面全面发展。

  (7)优质性——解决“好”的问题。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保教性的内在要求。

  2.【答案要点】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开创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道路。他极力反对束缚儿童自由、扼杀儿童天性,认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卢梭强调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的,或强加于他们,那是最愚蠢的做法。卢梭极力推崇儿童的天性和尊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他主张:“先让他们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以便在他们还不知道装佯的年岁时,辨别他们哪些欲望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哪些是由心想出来的。”这样,在清楚地了解儿童真实情况后,才能更好地顺其天性地培养他。

  同时,对于天性中的消极方面,卢梭认为要趁他们性情柔和易导的时候来消除,“除了在他一生当中危害最轻的时候就抛掉它们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就体现了他的这种主张。

  他借性善论而力倡解放人性和革新教育,使人成为文明的牺牲品,提倡顺其天性的自然教育。一方面,他认为人的天性发展是有秩序的,教育必须适应不同时期儿童的发育水平。他曾根据儿童的发育把未成年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根据其发育水平而安排了教育重点,如婴儿期,0~2岁,教育以身体养护和锻炼为主;儿童期,3~12岁,教育重点以感觉教育为主,不宜进行理性教育;青春期,13~15岁,理性和知识教育时期;青年期,16~20岁,此时期以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性教育为主。另一方面,他认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特点,“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正因为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因而教育“必须按他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卢梭的儿童观及自然教育思想对后来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情绪动机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由于父母和保姆的教养态度不同,渊渊在保姆处“一切由着他”的行为在父母处受阻,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渊渊就是希望通过吮吸手指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孩子吮吸手指,它会成为阻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们的足够重视。

  矫治策略:

  (1)应该创设温馨轻松的环境,缓解孩子的紧张压力。教师和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寻找引起孩子紧张的环境并及时消除,创设一种洋溢着温馨气氛的环境,让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绪,这是帮助孩子克服吮吸手指坏习惯的关键一步。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无事做的时候,最容易不知不觉地吮吸手指,因此,要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幼儿园,鼓励渊渊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体会集体游戏给他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三岁的孩子已萌发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告诉他把手放在嘴里很不卫生的,让他懂得不把手放到嘴里的道理。当孩子稍有进步时,父母和老师要及时肯定他、鼓励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4)采取孩子能接受的干预手段。在家里或幼儿园入睡前,可以为他设计好“放手的位置”,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会自然而然地不去吮吸手指了。另外,还可以为他准备创可贴,贴在他的小手上,并告诉他,小手受伤了,需要它来帮助他治病,当他觉得难受时,就鼓励他,小手需要保护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用亲切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孩子,对渊渊的吮吸习惯也会起到很好的矫治作用。

  五、活动设计题

  【设计案例】《我爱我家》

  活动目标:

  1.乐于大胆地与同伴说说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2.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家是什么》;钢琴曲音乐《我爱我家》;搜集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家。

  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你喜欢自己的家吗?”幼儿回答。“你最喜欢家里的什么”请幼儿回答,教师注意让幼儿充分地讲述。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爱家里的某一个房间、有的爱某一物品、有的爱某一宠物、有的爱某一亲人……“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教师出示字“我爱我家”,领幼儿读一遍。

  2.出示课件,教师配乐读诗歌《家是什么》。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朗诵:家是什么——小兔子说家是温暖的地方,小老鼠说家是安全的地方,小鸟说家是幸福的地方,小朋友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教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有问题想问吗?”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为什么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再次朗诵诗歌。

  3.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家是什么。

  幼儿自由思考,教师请幼儿轮流回答(家是××),教师用一句话讲解幼儿所说的话的寓意。

  教师小结: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也爱爸爸妈妈。

  4.请听一首爸爸、妈妈、宝宝一起唱的特别好听的歌《我爱我家》。

  活动延伸:

  为家人说一句话或给一个拥抱,让家长感受到对他们的爱。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4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19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