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考试卷+参考答案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20-01-13
1091
注意事项:
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A. 四书五经
B. 六艺
C. 自然科学
D. 生产技能
2. 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 )。
A. 因材施教
B. 遵循自然
C. 教学做合一
D. 官能训练
3.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 )。
A. 神学和哲学
B. 哲学和心理学
C. 哲学和伦理学
D. 伦理学和心理学
4. 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 )。
A. 经济功能
B. 育人功能
C. 政治功能
D. 文化功能
5.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了解研究学生
B. 组织培养班集体
C. 协调各种教育力量
D. 开展各种活动
6. “跳一跳,摘个桃”是因为学生存在( )。
A. 关键期
B. 高峰期
C. 最近发展区
D. 平衡期
7. 如果不注意眼部卫生就容易患沙眼,在学校中预防沙眼的重点是( )。
A. 不用脏手擦眼睛
B. 群防群治
C. 保持水源清洁
D. 搞好卫生,做好一人一巾
8.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量力性原则
9. 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看,属于外铄论的学者是( )。
A. 洛克
B. 格赛尔
C. 孟子
D. 威尔逊
10. 二年级一班教数学的张老师言行举止礼貌大方,待人和蔼可亲,非常受欢迎,一班的同学受她的影响也非常有礼貌。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 复杂性
B. 长期性
C. 创造性
D. 示范性
11.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12. 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布置等属于( )。
A. 活动课程
B. 隐性课程
C. 显性课程
D. 综合课程
13.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
A. 内在强化
B. 负强化
C. 替代强化
D. 无意强化
14. 学习活动中最可靠、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是( )。
A. 学习动机
B. 认知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5.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6. 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时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
A. 成就动机理论
B.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C. 成绩结构理论
D. 强化理论
17. 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五条件积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A.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D.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18. 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
A. 前运算阶段
B. 感知运动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9. 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权威水平
20. 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的评价是( )。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正式评价
D. 非正式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 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22. 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23.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 材料:
一天中午,六年级学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突然小海和小冰打在一起,吴老师看到了这一幕,迅速走上前去严厉地看着他们,一言不发。看到吴老师,他俩停止了打斗。吴老师说::“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都吃了。打球时发生碰撞是很正常的,你们竟然大打出手,丢人不?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 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好呢?,还是我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我们自己处理。”几分钟后,他俩言归于好,并向吴老师承认了错误。
问题:
(1)评析吴老师对学生冲突的处理方式。(10分)
(2)结合材料简述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基本要求。(10分)
25. 材料一: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小学教师感慨地说:如今的孩子,虽然年龄小,可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却不少,他们经常会在课上或课下问我一些问题,令我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小学老师。比如,我在讲有关太阳和月亮的知识时,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出来?”对这样的问题,我还勉强能回答,但有些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的问:“老师,古代女子都是裹脚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晚上不洗脚吗?别人会看不到吗?女人什么时候开始裹脚的呢?”我当时就懵了,不知如何回答,有的学生会兴奋的问我:“老师,你想“穿越”到哪儿呢?”,我更茫然了……
问题:
(1)试分析这位老师困惑的原因(10分)
(2)如果你面对这样的情境,将如何对待?(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l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
26.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了。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又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问题:
(1)试用简洁的语言简述本文所阐述的故事,要求简洁明了生动。
(2)如果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新授课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7.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教学时,推导面积计算公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1);另一种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见图2-1)或折叠成长方形(见图2-2)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2)、(3)。
(1)试分析上述两种方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10分)
(2)若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8分)
(3)根据拟定教学目标,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方案。(22分)
28.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Lookandreadourschool
(1)简述英语课程创设情境的方法。
(2)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9.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何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请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唱好歌曲”(在学生音高.节奏.词曲结合基本无误的基础上,依据作品特点,合理进行歌曲处理)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30.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向前摇绳编花跳
动作方法:预备姿势,并脚站立,两手握绳柄自然下垂。练习时,由体后向前摇绳。当绳子摇到前上方时,两臂迅速在体前交叉,同时向后快速抖腕(前臂外旋),两脚立即跳起,绳通过两脚再摇至头上方时,交叉臂还原,用同样方法连续进行。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向前摇绳编花跳”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差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理由。(20分)
31.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剪纸中的吉祥之样,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构图饱满,人们常常借助一些吉祥之样与其相关事物的谐音,寓意着对幸福向往与追求。
思考与讨论:
1. 介绍自己了解的吉祥之样及寓意。
2. 剪纸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如何运用?
3. 你想剪一个什么样的吉祥之样?
艺术实践: 向民间艺术学习,设计制作一个有美好寓意的剪纸作品。
我知道的吉祥之样有...
评一评:我知道了吉祥之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看谁的剪纸寓意美好之样设计的巧妙美观?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吉祥文化与剪纸的关系是什么? (4 分)
(2)请列举六个剪纸吉祥纹样,并说明其寓意(6分)
(3)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境并说明理由(10 分)
(5)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发现和分析吉祥形象传送文化寓意的方法”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10分)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故选B。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主张。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和小先生制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指导着人们的教育实践,为人们所熟知。故选C。
3.D【解析】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4.A【解析】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是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5.B【解析】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培养班集体。
6.C【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平地上就是儿童现有水平,能够到桃子的高度是儿童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高度差就是最近发展区。
7.B【解析】预防沙眼的重点是做好群防群治。教师应向儿童普及眼病的预防知识,并协助搞好学校卫生,做到儿童一人一巾,毛巾用完后通风晾干,不用脏手擦眼睛,并保持水源清洁及室内通风。
8.A【解析】【解析】苟子这句话强调实际观察的重要性,体现的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9.A【解析】洛克的白板说属于外铄论,他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本身没有内容,可拟任人涂抹,外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10.D【解析】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11.D【解析】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12.B【解析】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布置从课程论的视角来说属于隐性课程。
13.C。【解析】本题考查替代强化。替代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故选C。
14.B。【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故选B。
15.C。【解析】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个目标(参加演讲比赛)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想锻炼自己),一方面恶而避之(害怕讲不好,被人笑话)的矛盾的内心冲突。因此,答案为C。
16.B。【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故选B。
17.D。【解析】“无条件积极关注”体现的是对学生的高度理解和尊重。
18.A。【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等。故选A。
19.B。【解析】本题考查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是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故选B。
20.B。【解析】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的评价是总结性评价。
二、简答题
21.【答案要点】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2.【答案要点】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 (3)社会实践活动 (4)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
23.【参考答案】
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
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更多的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
通过对科学创造的生命载体人的培养,及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促进生产技术的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
24.(1)[解析]吴老师对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有效且富有教育机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具体分析如下:
(1)吴老师的做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材料中吴老师在面对小海和小冰打架的事情上,并没有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教育学生,而是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小海和小冰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选择充分相信学生,将这件事的处理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这一做法既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吴老师的做法遵循了冷处理原则。材料中吴老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了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不急于表态和下结论,而是选择冷静地观察,让他们自觉停止打架的行为。
(3)吴老师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教育机智。材料中吴老师在处理小海和小冰打架的整个过程中,采用了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总之,吴老师能够积极.有效地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既做到了尊重学生,而且达成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2)【参考答案】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沉着冷静面对。这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沉着冷静面对事实,尤其在发生师生冲突时,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教育修养和心理调控能力,要豁达大度,不怕低头承认自己平时工作中的漏洞,所以教师往往要有极大的忍耐力。
②机智果断应对。要尽可能地平息事端,使当事人冷静下来,为思考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争取时间。还可采取“转移话题,暂避锋芒”.“冷处理”等方法。
③公平民主处理。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教师应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秉公办事,要有民主意识,不偏袒班干部和优生,也不以老眼光看人,贬低“差生”。
④善于总结弓|导。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允许有“突发事件”的存在,不要把突发事件看作自己班级工作中不光彩的一笔。善于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学生自尊心。
25.【参考答案】
(1)这位教师的困惑,一方面在于他不够了解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另一方面,教师缺乏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习惯和意识。材料中的老师因自己的知识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和追求,才会产生困惑。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领域日益丰富,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所应不断提高各方面专业素质。总之,材料中的老师在专业化发展上有待进步。
(2)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专业理念。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
第二,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
第三,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含: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却认为糟糕透了。两人争吵起来。在这两种不断的极端断言中,“我”健康成长,最后登上了文学的殿堂。
(2)教学目标。
①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③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3)教学活动。
①谈话导入,由题激趣。
②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A.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D.认读本课生字。
C.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③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A.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B.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④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A.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a.自读,思考: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作标注。反复阅读,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b.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
c.班级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诗的本身质量;另一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示“我”。)
d.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B.自主晶读“后来的认识”。
a.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b.质疑、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自己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幸运。)
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第二,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卑。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c.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好好读几遍,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⑤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a.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b.谈收获(可从思想感受,词和句的积累、文章的表达方法等几方面来总结收获)。
c.学生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d.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⑥拓展延伸,学习写法。
a.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其一,谈感受。其二,体会表达方法。
b.借鉴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27.【参考答案】
(1)两种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是转化与化归。本节课需要求三角形面积公式,将三角形通过剪拼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通过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灵活应用这个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3)师:我们之前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是怎样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呢?
生: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来求解的。
师:现在我们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也运用这种转化的方法呢,运用之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大家运用手中的模具拼一拼。
生1:用两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3:用两个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动手能力都很强,拼得很正确。大家开动下脑筋,我们能不能将三角形进行剪切,然后拼成我们熟悉的图形呢?
生1:沿着三角形的中位线剪切,再拼接,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也可以折叠成长方形
师:不管是直接拼接还是剪接,得到的图形都是正确的。那么大家观察一下,自己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怎么求呢?它又和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用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时,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师: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什么呢?
生:等底等高的。
师:所以三角形的面积表示成:
师:那从中位线部分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三角形是什么关系呢?
生:底相同,但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并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
师:回答得很正确,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那沿中线进行翻折得到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一半,并且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底边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
师:这种作法,也能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综合来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谁来总结下呢?
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好)
师:先指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分别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28.【参考答案】
(1)简述英语课程创设情境的方法。
【参考答案】(1)情境教学是指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情境。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创设“情景”教学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仿佛有置身于英语学习的世界里,有比较真实的感觉。
创设“情景”教学的方法:
①以歌曲组织教学引入。以歌曲组织教学引入,就是在上课之前,组织学生唱英文歌曲,笔者在实践中觉得是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②会话导入。会话导入就是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自由会话,导入新课。师生间的会话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
③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使学生自始至终用英语进行思维,逐渐养成“借助情景理解英语”的习惯。
④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利用图片启发学生练习说话。它通过图片简洁地引出教学内容,同时将学生引进一定的语言环境。由于图片是最方便实用的教具,因而其使用十分广泛。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引用出示图片的设备也不少,如幻灯出示,电脑出示,实物投影出示等等。
另外还有实物演示情景,生活呈现情景,表演体会情景等方法。
(2)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三维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听说认读classroom,hall,garden,playground,library等单词,正确使用“inthe+”短语,并能运用what’sthis/That…?Itis…/Isthis?Yes,itis/Noitisn't进行对话。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小组讨论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估算意识。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和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母校的美好情感。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①教师播放学过的歌谣(第三册第五页的“WorkAndPlay”),让学生跟随声音说唱。
②播放第三册第一单元课件Let'slearnA.
回顾句型:“What'sintheclassroom?Aboard,twolights,manydesksandchairs.”自然过度到学习学校各课室的名称。
设计理由:通过活泼、优美的音乐,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句型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①教师指着教室问学生:
Thisisournewclassroom.Doyoulikeourclassroom?What'sintheclassroom?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教师批注接着问:
Howmanyclassroomsarethereinourschool?Doyoulikeourschool?Whatelsecanyouseeintheschool?Look!Thisisamapofourschool.
②播放本课的声音Let'slearnA,教读生词。教师可引入句型“It'sonthefirstfloor.,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序数词做铺垫。通过教师领读和听音跟读,让学生掌握本课时五个生词的正确读音。在练习library的发音时,可复习已学过的含辅音连缀的单词,如ice-cream,brother,friend,hungry。
③通过“Askandanswer”环节,老师问“What’sthis/that…”学生回答“It’s…”;老师问“Isthis/that…”学生回答“Yesitis./Noitisn't”
设计理由:通过生词领读和跟读,学生掌握单词正确读音。通过问答的环节,学生熟练使用重点句型并掌握“inthe+”短语。
趣味操练(Practice)
①小组比赛。教师出示一张词卡,如garden,组内学生依次说出与该词有关的其他单词,如:flowers,red,colour,trees等,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单词,也为继续学习Let’sdo打下基础。
②看Let'sdo的图片(没有文字),让学生仔细看动作,然后跟着声音做动作。播放声音,教师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动作。然后分组进行练习,采用组与组竞赛的方式,可以是做动作猜句子并说出单词,也可以是听声音,做动作。让其他的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包括动作是否准确、到位、优雅等。
设计理由:通过有趣的小组比赛和身体活动,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句型和单词进行强化和掌握。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①做本单元ALet's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②和同桌一起玩“画画、想想”的游戏。一名学生在纸上画一本书或一个碗,另一名学生说出library,canteen等相关生词。
③试一试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发Let'sdo中的指令
设计理由:通过有趣的游戏和互动环节,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句型和单词进行强化和掌握。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合作、探究,增进了友谊和互帮互助,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9.【参考答案】
(1)《飞飞曲》属于儿童歌曲,由黎锦晖作词作曲,分两个角色演唱:小雀与老雀。曲调流畅,活泼而轻快,作者用较短的八分音符与八分休止符的交替来表现小雀的活泼与可爱,同时也刻画了小雀初学飞时的稚嫩。
(2)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小雀的活泼可爱,感受老雀的自然亲切,从歌曲中体会出要努力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②过程与方法:在参与体验.感受欣赏与演唱实践过程中唱会歌曲,并能够运用体验.观察.模仿的方法为歌曲创编律动表演。 ③知识与技能:能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飞飞曲》,并通过歌曲表现,尝试分角色演唱的表演形式。
(3)“唱好歌曲”设计及意图 环节设计: ①教师提问“小麻雀和老麻雀都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小麻雀的身体很小,动作很轻盈.可爱,充满朝气。而老麻雀因为年纪比较大,所以比较的沉稳和温柔。 ③请学生聆听教师范唱断音.连音两种演唱形式,对比思考哪一种方式适合用来表演小麻雀的形象,哪一种方式又适合用来表演老麻雀。 ④学生进行自由发言,然后教师总结:小麻雀是可爱.活泼.轻盈的,那么它说话也应该是轻巧.跳跃.富有活力的。老麻雀的年纪比较大,所以它说话应该是温柔的.连贯的。因此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别用小麻雀和老麻雀的唱歌方式,唱一下刚才我们学过的歌曲,看一看哪一只“小麻雀”最轻巧.最可爱,哪一只“老麻雀”最温柔.稳重。 ⑤指导学生用断音和连音的方式演唱歌曲。 ⑥指导学生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小麻雀和老麻雀外形.声音方面进行对比,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两者形象上的区别,再通过两种演唱方式的对比,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区分出两种演唱形式代表的角色形象,采用模仿演唱,以及在演唱中加入动作的部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
30.【参考答案】
(1)简要说明“前滚翻”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参考答案】小学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比一二年级滚动与滚翻教材提高了动作的难度。
①重点:低头蹬腿团身紧抱膝
②难点:团身紧,方向正,滚动圆滑。动作连贯、协调。
(2)如果指导水平二年级的学生练习前滚翻,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三维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前滚翻时必须团身紧的技术要点,并使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前滚翻技术保护自己。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使85%-90%的学生掌握前滚翻的正确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认识自己身体素质上的不足,培养同学互相帮助情感,感受课堂中的挑战与喜悦,喜欢体育爱上体育课。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信心,学会尊重并听取别人意见,互帮互学,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3)依据拟定的目标,设计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
①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出示挂图,提示重点难点,传授动作口诀:“一蹬二撑三低头,团身滚动像圆球”。
②组织学生尝试练习前滚翻,鼓励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对比,集体研究,大胆展示,学生自评,组内自评。
③老师巡视指导,及时帮助解决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如:头顶触垫子、团身不紧、双脚蹬地无力等),指导小队同伴帮助完成,在保护与帮助练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
设计理由:针对前滚翻动作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老师通过挂图和亲自示范,学生获得直观形象,并通过有效的练习掌握关键动作要领。另外,在老师巡视指导下,学生的动作不断纠正和调整,最终形成前滚翻的动作技能。
31.【参考答案】
(1) 中国吉祥文化是植根于本土的.民俗观念特有的文化现象。其丰富的内涵,善美的理想是中华民间文化的象征。常寓意吉祥民艺的主题常以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演绎,如:借“桃”代“寿”,借“牡丹”代“富贵”,借“石榴”代“多子”;以“羊”隐喻“孝”,以“八仙”隐喻“祝寿”等等。而剪纸作品是吉祥文化的承载形式。同时也是吉祥文化是延续。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美术形式。如剪纸作品《禧》,登枝喜鹊,欢鸣于团喜四周,寓意积德报厚,心乐多喜,喜事连连,喜庆圆满。因此,剪纸艺术与中国吉祥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星高照”:幸福.富裕.长寿;“年年有余”:表达欢庆之情,又图来年吉利;“连生贵子”:莲蓬寓意连生,桂花寓意贵子;“四季平安”:寓意一年四季,月月幸福平安;“本固枝荣”:事业根基牢固,兴旺发达;“玉堂富贵”:府第辉煌.荣华富贵。
(2)知识与技能:了解剪纸中吉祥纹样在造型.色彩的特点及其寓意,掌握对称剪纸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描述.分析了解剪纸中吉祥纹样的特点及其所传达的寓意,并学会设计制作剪纸吉祥纹样,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祈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吉祥纹样表达美好愿望的风俗习惯,热爱传统的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师与学生共同做一个猜谜的游戏,教师出示谜面:一张红纸不算大,剪刀带笔巧画画。画鱼画鸟画人物,贴在窗上叫窗花。引导学生猜一猜,学生经过思考猜出为“剪纸”,教师继续追问:在哪里见过这些剪纸?以及剪纸作品都有哪些图案纹样,代表了什么寓意?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剪纸中的吉祥纹样》。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谜语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猜谜引出剪纸,并对剪纸的图案.寓意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为后续的课程内容做铺垫。
(4)教师展示剪纸作品图片《连年有余》并提出问题:你在这幅剪纸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莲花与鲤鱼。 教师继续追问:这幅剪纸代表了什么寓意?为什么要用莲花.鲤鱼作为题材?并引导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这幅剪纸代表了劳动人民祝愿丰收.富足的寓意,莲花谐音为“连”.鱼谐音为“鱼”。用莲花和鱼来寓意“连年有余”。 教师继续展示《福寿双全》《富贵平安》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两件剪纸作品又分别表现了什么寓意?表现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福寿双全》蝠谐音为福,桃子象征长寿;《富贵平安》寓意富贵花开,牡丹象征富贵,瓶谐音为平。 教师总结出在剪纸作品中表达寓意的两种方式:谐音.象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连年有余》到《福寿双全》《富贵平安》的欣赏,得出寓意表达的方法有谐音与象征,这体现了对作品的赏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通过一些列的作品展示,学生观察的方式凸显了美术的视觉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