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测试二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7-03-23
6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提出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 )。
A.鲁迅
B.徐特立
C.陶行知
D.梁启超
2.教学实践中的“双基”是指( )。
A.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B.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C.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D.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4.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 )。
A.运动技能
B.动作技能
C.策略技能
D.心智技能
5.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比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 )的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6.“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观点?(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7.“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
A.文化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本体性知识
8.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习动力缺失。那么,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成绩差
B.厌学
C.注意力不集中
D.贪玩
9.教师上课时,经常把讲解与直观材料的运用结合起来,利用的是(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理想
D.空想
10.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班级事务中所做的事情,以及在各种检查、评比、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记录,并纳入学业成绩中给予加分。这种评价方法我们称为(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表现性评价
11.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
B.有病原体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
D.有人群易感,即可流行
12.(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A.科学的教材设计
B.优秀的教师
C.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D.正确的教学原则
13.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 )。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4.课的类型是由( )决定的。
A.教师备课
B.课的种类
C.学生的学习过程
D.教学的阶段性
15.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16.一题多解属于( )。
A.聚合思维
B.直觉思维
C.分析思维
D.发散思维
17.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 )。
A.识是情感的基础
B.感是认识的基础
C.识是意志的基础
D.志是情感的基础
18.班级活动是指( )。
A.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活动
B.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
C.建设班集体为中心的活动
D.晨会等常规活动
1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影响力。
A.年龄
B.性别
C.个性
D.学术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的是( )。
A.不喝生水
B.不早恋
C.不在池塘边玩耍
D.不闯红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22.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23.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2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问题:请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2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
移动端访问: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测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