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2016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卷九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6-11-23
560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不同学前儿童,虽然年龄相同,心理发展的速度却往往有所差异。横向来看,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各认识过程的发展之间,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之间,认识过程的发展和个性形成与发展之间,都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故选D。

  2.A【解析】幼儿的社会范围小,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幼儿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因此,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大多都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故选A。

  3.C【解析】观察法即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观察对象处于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其心理活动及表现比较自然,观察所得材料也比较真实。因此,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故选C。

  4.B【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能对几项不同的任务给予关注或能操作几项任务的能力。新生儿还不具备注意分配能力,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需要视觉、听觉、动觉协调才行,也需要伴随着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活动,注意分配能力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故选B。

  5.C【解析】从内容上,想象可以分为经验性想象、情境性想象、愿望性想象、拟人化想象和夸张性想象。题中凯凯对夏日的想象凭借了其以往的生活经验和个人经历,属于经验性的想象。故选C。

  6.D【解析】在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言语体现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来越大,而动作只在直观形象思维中起作用,其作用越来越小。故选D。

  7.B【解析】随着幼儿生理上的成熟,言语知觉的发展,幼儿的发音能力也迅速发展,特别是3~4岁期间发展尤为迅速,是幼儿学习语言发音的最容易年龄阶段。故选B。

  8.A【解析】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系统脱敏法的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当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故选A。

  9.D【解析】在幼儿的交往关系类型中,被拒绝型的幼儿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精力充沛,社会交往积极性很高,常有攻击行为。故选D。

  10.A【解析】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幼儿园比较合适的师生比是1:15~1:20。故选A。

  11.C【解析】陈鹤琴先生于l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故选C。

  12.D【解析】幼儿教师是幼儿“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这说明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多重角色的特点。故选D。

  13.C【解析】内容丰富才能使得活动体现出多样性。故选C。

  14.B【解析】我国主要以街道为社区教育基地。故选B。

  15.C【解析】直观形象法是采用直观教具或者其他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故选C。

  16.A【解析】“自然后果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幼儿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指当幼儿有过失行为时,成人不是去人为限制儿童的自由,而是用过失产生的后果去约束儿童的自由,从而使儿童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的方法。故选A。

  17.B【解析】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是幼儿园班级管理三个环节中的第一个环节,是指班级管理者为班级的未来确立目标并提出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步骤的管理活动。

  计划工作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干什么,二是怎么干。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包括:班级情况分析、班级工作目标、实施措施、重要工作安排。所以C项幼儿园班级情况分析和D项幼儿园班级工作安排属于班级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或组成部分。故选B。

  18.C【解析】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故选C。

  19.A【解析】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用来产生能量的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的葡萄糖。神经系统时刻需要血糖,低血糖时人会感到很疲倦,思路不清,甚至有可能昏迷、休克。大脑在活动时会消耗大量的糖类,而葡萄糖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成的。故选A。

  20.D【解析】根据评价的参照体系分类的幼儿园教育评价是个体内差异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把某类评价对象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将同一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互相比较。如把某个幼儿学期初与学期末的动作发展测试成绩相比较,评价其进步的程度。绝对评价是以某种既定的目标为参照,目的在于判断个体是否达到这些目标,而不受被评团体的影响与约束,忽略个体状况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绝对评价中应重视稳定的绝对标准的合理性。幼儿园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绝对评价。定性评价是用尽可能切合实际的语言、文字来描述被评对象的性质。定量评价是评价体系中包含的相应的计量体系,以数量来显示对象的性质或功能,或反映其中的数量关系。定量评价是定性评价的基础,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出发点和结果。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故选D。

  二、简答题

  21.答: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住的事物也是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其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2)表象活跃。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因而表象也有具体性的特点。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但是,5~6岁幼儿已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个阶段幼儿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掌握有所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也明显地发展起来,他们回答问题时,不单从表面现象出发,还能从较抽象的方面来推断事物的因果关系。

  22.答: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对于学前儿童而言,主要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

  (1)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这个阶段孩子已经能区别出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就说明他已经具有性别概念。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二是对他人性别的认识。儿童对他人性别的认识是从2岁开始的,但这时还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大约2岁半到3岁左右,绝大多数孩子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同时,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性别角色的初步知识,如女孩要玩娃娃,男孩要玩汽车等。

  (2)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此阶段的儿童已经能明确分辨自己是男还是女,并对性别角色的知识逐渐增多,如男孩和女孩在穿衣服和游戏、玩具方面的不同等。但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能接受各种与性别习惯不符的行为偏差,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几乎不会认为这是违反了常规。这说明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还不很明确,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3)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孩子们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越来越清楚,同时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勇敢、不能哭,女孩要文静、不能粗野等。但与儿童对其他方面的认识发展规律一样,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到惩罚和耻笑。如一个男孩玩娃娃就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认为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

  23.答: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行为方式。例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社会性可以说是一种静态形式,而社会性发展则是动态的过程,是一种逐步建构的过程。新生儿只是一个具有人类生理结构的生物人,不具备社会属性。客观世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不认得生活中的任何东西和任何人。上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后,在老师的教育下,孩子们逐渐接受社会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并将这些道德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自觉遵守。这就是一个生物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亦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

  24.答:我国幼儿园具有为幼儿和幼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二是“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使社会进入了以知识、信息为主要生产动力的时代。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这一切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幼儿教育必须从素质教育入手,对教育思想、内容、形式、方法等全面地进行改革,否则,幼儿园是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幼儿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的。

  (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单一、服务范围狭窄、机制不灵活的现状就不可避免地会和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客观上要求各种幼儿教育机构在办园形式、管理制度、收托时间、保育范围、运作机制等各方面更灵活、更方便、更能适合家长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特点和需要。

  (3)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幼儿家长通过耳闻目睹,对幼儿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他们不仅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长得好,更希望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幼儿园质量的高低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成了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幼儿园只有教育质量高,才会生源充足、家长满意、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5.答:(1)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从事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兴趣,主动去进行游戏,在其中去寻找快乐。

  (2)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游戏自身固有的特征,每种游戏都含有趣味性,正是游戏的这一特征,给幼儿的精神和身体带来舒适。

  (3)幼儿游戏具有虚构性。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生活。

  (4)幼儿游戏具有社会性。幼儿并不是天生就会做游戏,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只有当他们的体力和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才去游戏。

  26.答:记录分析法是教师有目的地安排某种情境出现,引发幼儿的行为反应,观测和记录结果,从而对幼儿某些发展情况作出判断。比如,一位教师想了解某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对幼儿的游戏过程做了以下的记录,并进行了分析。

  观察对象:宇宇女4.5岁

  当教师宣布小朋友可以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后,她快速地跑到娃娃家里,抱起了一个娃娃,并拿了一个小纸片放在娃娃的嘴边说:“娃娃嗓子发炎了,来来来,赶紧用吸管吃点药吧。”然后,她就走到一筐拼插的玩具柜边,用几个塑料条搭成了一条腰带的形状,并束在自己的腰间,双手叉腰转了几圈。过了一会,她走到肯德基的柜台前,没有说一句话,自己动手拿起了汉堡包,张开嘴假装吃了一下,又放了回去,这样的动作她重复了5次,然后离开在活动室里走来走去,直到游戏结束。

  从这位幼儿的一系列的游戏行为中可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游戏活动前,幼儿已经具有玩某种游戏的动机和意图。因而,当教师宣布可以游戏时,幼儿快速地跑到娃娃家里进行游戏。

  (2)能较合理地选择与自己的游戏主题相关的材料,并会主动找替代物来替代游戏中的“用品”。

  (3)游戏中缺少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行为。如,当她来到肯德基“吃饭”时,肯德基里有务员和收银员,她没有和他们说一句话。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是如何根据观察的记录来评价幼儿游戏的发展水平的,为教师分析评价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参考。

  分析:

  这一记录形式既有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客观记录,又有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所作的分

  析,最后又将这一游戏行为涉及的发展方面进行概括。“发展评价”一栏,可以是仅仅打钩,也可以做一个表示层次的符号,如三角或五角星等,便于教师对某个幼儿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三、论述题

  27.答:口吃是语言的节律障碍,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重复的表现。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1)学前儿童的El'吃现象,部分是由生理原因造成,更多则是由于心理原因所致。

  ①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2岁是儿童开始说话的年龄。说话是一种发音的言语流,语音一个接一个地发出。这里包含着发音的连续动作,又要求发音之间有恰当的间断。2~3岁儿童的语言机制还不完善,当儿童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即在发音系统还没有完成说话的准备时,他已发出了发音的冲动,造成先发出的语音和后来应该发出的语音的脱节,也就是发音连续动作的不恰当的停顿和割裂。导致这种现象的情况可能有两种:一是儿童头脑中已经储存了许多语言信息,说话时回忆语言模式的速度相对较快,而说出语言的速度相对较慢,二者的时间差造成了言语流的脱节;二是儿童开始说话后,找不到应有的语词去继续表达。两种情况都使儿童出现过度激动和紧张,这种激动和紧张状态使发音系统受到抑制,发音器官发生很细微的抽搐或痉挛,于是出现了发音的停滞和重复。多次的发音停滞和重复,将使儿童形成条件反射,以后,每次遇到类似的说话情景或类似的语词时,即发生同样的抑制现象,造成口吃。

  ②幼儿的口吃还可能来自模仿。据北京某医院统计,某年参加口吃矫治的44人中,30人有幼年模仿口吃的历史。幼儿的好奇心和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使他们觉得口吃“好

  玩”,加以模仿,不自觉地形成习惯。在幼儿园,口吃有时似乎像一种“传染病”,迅速蔓延。

  (2)解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特别是4岁以后,幼儿已经出现对自己语言的意识如果对他的口-乞现象加以斥责或过急要求改正,将会加剧其紧张情绪,使口吃现象恶性循环。甚至由此导致儿童避免说话,或回避说出某些词,难以纠正口吃。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还将对儿童的性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孤僻等性格特征。

  28.答: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培养全面素质。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来看,其目标从以往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向重视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专题报告提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

  (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使幼儿从小学会与自己的过去竞争、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超越自我、具备与他人竞争的能力和心理素质。21世纪的我国,市场经济更加发达,随之社会进一步表现出竞争性、开放性、创造性、变化性和冒险性等特征,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在现有的幼儿教育目标中渗透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重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不怕吃苦、不迷信权威、勇敢追求和冒险的品格。

  (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鼓励幼儿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为幼儿适应未来变化万千的社会打下基础。

  (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资本、智能为财富,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基本特征的。学会学习和不断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时代精神。幼儿成长和进入未来的信息化时代,唯一的通行证就是学会学习,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和精神。这种能力和精神要从幼儿开始培养。

  四、材料分析题

  29.答:(1)根据对案例进行分析,明明的心理发展的突出年龄特点是好奇、好学,具体分析如下。

  ①4~5岁儿童的心理发展发生了较大的飞跃,而5~6岁则是新的特点继续巩固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活动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都很好奇,但5岁以后儿童的好奇心有所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要追根问底,其活跃性主要不是停留在身体的活动上,而是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同时,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②该年龄阶段的儿童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喜欢学习,愿意上课,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或技巧以后就会感到满足,而且喜欢对别人讲。他们已经能够坚持稍长一些时间的智力活动。在课堂上,他们喜欢各种新事物,喜欢一些动脑筋的活动,如做计算活动、编故事或做其他的创造性活动。在课外,不少儿童热衷于下棋、猜谜,或做各种智力游戏。此时儿童的淘气,有时是求知欲的表现。但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性,他们常常闯祸后还自以为有理。

  (2)正确的教育措施。

  针对该阶段儿童好问好学的特点,教师要为幼儿多提供能产生问题的情境和条件,并对幼儿的问题高度关注,尽可能做出科学的解答,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讨厌孩子提问或对孩子提问加以指责,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五、活动设计题

  30.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等审美方式,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有:第一,教给儿童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第二,初步发展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等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1)根据美育的要求,设计的活动名称为:“植树节”主题活动。

  (2)活动目标:①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儿童的实际植树活动,加深儿童对常见树的认识;②教师与儿童一起植树,并鼓励同伴间的相互合作;③激发儿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④让儿童明确3月12日是植树节,激发他们对节日的热情。

  (3)活动准备:①搜集有关树木(以春天的景色最宜)的图片和一些出现环境危机的图片(如沙尘暴),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②准备好植树的工具、小树苗,在园内开辟种植角;③准备好小牌子。

  (4)设计思路:儿童有着自然的天性。他们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从小对儿童进行环教育,是现代儿童教育的新要求。活动设计是由发展儿童对树木的认识开始,通过活动的进展,让儿童逐步达到对自然、人类以及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认识。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儿童的表现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5)活动前教学过程:①观看春天的树木图片;②告诉儿童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③向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让儿童通过听讲解,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④积极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最终要让儿童达成树木能阻挡风沙的共识。

  (6)进行种树活动:①教师要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儿童知道植树的益处多,激发他植树的兴趣;②带领儿童去园内的种植角;③活动开始前,教师先以启发式提问的形式让儿童说说如何种树;④教师做分解示范;⑤幼儿开始种植,教师提醒他们注意安全;⑥填好小牌子,分树到人管理和照看。

  (7)活动评价:①教师对儿童此次活动的表现表示赞许;②让儿童自己说说活动的感受。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5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20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