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证考点:儿童行为主义理论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20-01-07
1339
在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的儿童行为主义理论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同学们在备考时很好的掌握。今天小编给同学们总结了该方面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备考的同学们更好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
行为主义包括:经典行为主义;操作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是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
强调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发展和行为塑造的作用。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1. 心理的本质:他认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行为是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反应。学习(行为的改变)本质上是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联系。
2.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否认遗传的作用。环境和教育塑造儿童的行为,决定儿童的发展。“环境决定论”。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1. 儿童的学习需要强化。
(1)强化的作用
认为只要使用好强化技术,就能控制行为反应,从而塑造出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儿童偶然做某个动作,得到了教育者的强化,这个动作就再次出现;得不到强化(不理睬),行为就会消退。
(2)区分强化和惩罚。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就是奖励好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正强化的方法包括表扬、微笑、食物、玩具等;
负强化是指为了使某种行为不断增加,减少或消除某种厌恶刺激。
2. 儿童行为的塑造
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应善用强化,慎用惩罚。
当儿童出现良好行为时,要及时予以强化;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如无理取闹)时,成人不予理睬,多次反复后该行为就会自然消退。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被应用于教育就产生了行为塑造技术和行为矫正技术。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他的著名的社会认知理论的创始人。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发展的过程。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这种学习就是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1)观察学习概念和过程
概念: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过程:
①注意过程:观察榜样。对榜样注意、认知 。
②保持过程:在头脑中保持先前观察到的信息。
③运动复现过程:把头脑中保持的信息在生活、游戏中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④动机作用过程:指诱发观察者将获得的新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取决于强化引起的动作作用。
(2)观察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体现:他重视观察学习在儿童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3)强化的种类: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是指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3.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4)交互作用论(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他认为,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和环境的影响。人的个性发展是由行为、环境、个人认知因素相互作用而决定的。
(5)教育启示:重视榜样的作用,对于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教育工作者有重要意义。所以为人师者要树立良好的榜样,身正为范。幼儿教师一言一行要注意。
以上就是小编给同学们总结的关于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儿童行为主义理论知识点,同学们都赶紧的学习起来吧,争取让自己在3月份的笔试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移动端访问:幼儿教师资格证考点:儿童行为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