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常考点5.1幼儿游戏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7-02-13
345

第五章 游戏活动的指导

第一节 幼儿游戏

  一、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

  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长期以来都未达成定论,不同的研究根据不同的理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进行了分类,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分类。

  (一)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分类

  以皮亚杰等为代表的认知学派倾向于将认知发展作为儿童游戏分类的依据。认为游戏的发展是沿着认知发展的线索而展开的,在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便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游戏形式。依据儿童游戏的认知特点,可将游戏分为以下四种。

  1.感觉机能性游戏

  感觉机能性游戏又称为练习性游戏或机械性游戏。它是儿童发展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其动因来自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快感,由简单的重复运动所组成,比如奔跑、跳跃、攀登、拨浪鼓、骑木马、敲打和摆弄物体等。这类游戏往往以独自游戏或各自游戏的形式发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类游戏的比例逐渐下降。

  2.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常进行的一类游戏。它是把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来象征的一种游戏形式。儿童将一物体作为一种信号物来代替现实的客体.这就是象征游戏的开始。象征性游戏的初级阶段就是以物品的替代而获得乐趣,如把一根棍子想象成一匹马来骑。随着儿

  童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儿童的象征功能也在不断发展。他们会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来模仿真实生活。这时的象征性游戏就进入角色游戏阶段,最常见的“过家家”、“医院”、“商店”、“公共汽车”等游戏,都借助了一些替代物品通过扮演角色并反映种种社会生活、场景和人物。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它对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发展都能发挥一定的功效,基于它的这一功效,现代的游戏治疗也是通过这种游戏形式得以实现的。

  3.结构性游戏

  结构性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或造型游戏,是指儿童运用积木、积塑、金属材料、泥、沙等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或构造,从而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这类游戏有三个基本特点:①以造型为基本活动,往往以搭建某一建筑物或物品为动因,如搭一座公园的大门、建一个汽车的模型等。②活动成果是具体的造型物品,如门楼、飞机、坦克、卡通形象等。③它与角色游戏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一般认为结构游戏的发展呈现了如下的顺序:1.5岁左右,儿童开始简单堆叠物体;2~3岁时,儿童往往先动手后构思,主题不明,成果简单、粗略、轮廓化;3~4岁儿童逐渐能预设主题,成果的结构相对复杂,细节相对精细;5岁以后儿童结构游戏中的计划性有所增强,并可以多人分工、合作完成大型的建构;5~8岁时,结构性游戏的比例达到了顶峰。

  4.规则性游戏

  这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参加的、按一定规则从事的游戏。规则可以是由成人事先制订的,也可以是按照故事情节要求的,还可以是儿童按他们假设的情节自己规定的。这类游戏一般是4~5岁以后发展起来的。研究表明:幼儿中期的儿童能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但是也常常会出现因为自己的兴趣或好恶而忘记或破坏规则的现象。幼儿晚期的儿童,不仅能较好地开展这类游戏,还能较好地理解并坚持游戏的规则,并运用规则约束参加游戏的所有成员。幼儿中晚期经常开展的体育游戏、运动竞赛、智力竞赛等都属于规则性游戏,这类游戏可以一直延续到成年。

  (二)依据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类

  依据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所呈现的相互关系这一维度又可将学前儿童游戏分成以下4种。

  1.独自游戏

  独自游戏指儿童独自玩耍、尚没有玩伴意识时期的一种游戏情形。处于独自游戏阶段的儿童往往旁若无人玩着自己的玩具。独自游戏一般出现在出生后头两年内。儿童摆弄的客体可能反映了客体的功能及社会用途,也可能使客体的外形、位置及其性质等发生变化。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客体为对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复杂。儿童不仅关心引起客体变化的行为,而且对客体本身也发生兴趣,动作的灵巧性与精确性也不断加强,逐渐能将自我与客体区分开来,以至产生好奇心和探究行为。

  2.平行游戏

  平行游戏是一种两人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独自游戏。在平行游戏中,儿童玩的玩具与周围儿童的玩具相同或相仿,儿童之间相互靠近,能意识到别人的存在,相互之间有眼光接触,也会看别人怎么操作,甚至模仿别人,但彼此都无意影响或参与到对方的活动之中。既没有合作的行为.也没有共同的目的。这类游戏正反映了2~3岁儿童游戏的社会性交往状况。

  3.联合游戏

  联合游戏又称为分享游戏。它是由多个儿童一起进行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没有分工,也没有按照任何具体目标或结果组织活动。儿童行为的社会性仅仅是同伴交往关系,而不是游戏合作关系。儿童相互之间可能交换材料,或进行语言沟通,提供和接受彼此的玩具,对他人的活动表示赞赏或否定,甚至攻击。这种游戏从表面上看,儿童之间产生了相互联系,而实际上在涉及到游戏本身的内容时,他们之间却没有共同的意愿,儿童不会使自己个人的兴趣服从小组的兴趣,每个人仍然是以自己的兴趣来游戏的。

  4.合作游戏

  合作游戏是幼儿后期出现的较高级的游戏形式,是一种有着共同需要、共同计划、共同协商完成的游戏活动。游戏者之间有分工、协作,有领头者,也有随从者。这种游戏具有组织意味,有明显的集体意识.有共同遵守的规则。这种游戏离不开相互的配合,一般要到3岁以上才会产生,5~6岁得到发展.反映了儿童社会性发展日渐成熟的趋势。

  (三)依据儿童行为表现分类

  从儿童游戏所倚重的行为表现可分为:语言游戏、动作技能游戏、想象游戏、交往游戏、表演游戏。

  1.语言游戏

  语言游戏指儿童时期运用语音、语调、词语、字形而开展的游戏,如合着语音、节奏的变化而展开的拍手游戏、绕口令、接龙等。随着儿童对语言规则以及语义的理解,儿童会有用同音、谐音、多义、相关等语言技巧娱乐。这些游戏是一定的语言元认知为前提的,既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元语言活动。

  2.动作技能游戏

  动作技能游戏指通过手脚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而获得快乐的游戏活动,既可以是一种户外进行的身体大幅度的运动,如相互追逐、荡秋千、滑滑梯、骑三轮车、攀登等,也可以是在室内桌面上进行的串珠、夹弹子、弹弹子、挑游戏棒、拍纸牌等相对精细的活动。这类游戏可以有简单的规则,也有纯机能性的,纯粹满足动作机能的快感。

  3.想象游戏

  想象游戏又被称为象征游戏、戏剧游戏、角色游戏、假装游戏、假想游戏。这些名称的含义虽然有细微的差异,但它们常常被互换使用。这类游戏的主要特征就是:儿童将事物的某些方面作象征性的转换,如以玩具或玩物代表实物(用一块积木代表电话、将小板凳当火车等);以某个动作代表真实的动作(张开双臂跑代表飞机在飞、双脚并拢往前跳代表小兔子在跳);以儿童自己或其他儿童代表现实或虚构的角色(扮演妈妈、医生、司机、营业员、小白兔、卡通人物等)。

  想象游戏以儿童的想象为转移。随着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力的丰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都可能成为儿童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爸爸、妈妈、医生、司机、营业员、动画或卡通形象都是儿童在游戏中乐于扮演的角色。

  4.交往游戏

  交往游戏指两个以上的儿童以遵守某些共同规则为前提而开展的社会性游戏。这类游戏以参与者之间的行为互动为其特点。在使用游戏材料方面采用协商分配或轮换的形式。交往游戏按交往的性质可分为合作游戏和竞争游戏,对于指导儿童与他人交往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在游戏中儿童常遇到自己与他人的需要或情感相冲突的局面,因而可以发展他们的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技能,还可培养负责任、耐心、愿意分享、合作等品质。

  5.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又称为戏剧游戏,它是以故事或童话情节为表演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在表演游戏中,儿童扮演故事或童话中的人物,并以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活动。这种游戏也是以想象为基础的。但与想象游戏不同的是。在表演游戏中,儿童的想象必须受故事情节的约束,不能过于主观随意。表演游戏是以儿童的语言、动作和情感发展为基础的。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往往成为学前儿童常玩不衰的表演游戏,如《拔萝卜》、《小兔子乖乖》、《三只小猪》、《彼德与狼》等。

  (四)依据教育的目的性分类

  游戏可以是一种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任何的功利和目的,但同时,游戏也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利用游戏的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和功效。因此,依据游戏中的教育目的性成分,可以将儿童的游戏分成自发游戏和教学游戏。

  1.自发游戏

  自发游戏是儿童自己发起的、自愿参加的、自主支配的游戏。它一方面反映了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儿童的兴趣爱好。儿童的自发游戏对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游戏的主题、材料、规则都是儿童自己规定、自己确立的,这些都源于儿童创造性的萌芽和发展。儿童的自发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应得到尊重。当然儿童的自发游戏有时也需要成人加以适当的引导,使游戏的题材和内容更加健康、有趣、积极。

  2.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游戏被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而加以运用。教学游戏就是根据幼儿园教育大纲和课程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设计和开展的游戏。它是以预先编好了主题情节、预先规定了规则的形式介绍给儿童的。教学游戏追求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游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游戏的目的、玩法、规则和结果。游戏的目的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或发展儿童某方面的能力。游戏的玩法是指在游戏中对儿童的要求,玩法要紧密围绕和服从游戏的目的,同时要有趣味性并能吸引儿童。游戏的规则是游戏中关于被允许和被禁止的规定和说明。游戏的结果是儿童在游戏中努力达到的目标。幼儿园的教学游戏有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学前教育机构在运用教学游戏时,应注意维护游戏的纯正性和趣味性,同时不应剥夺儿童自发游戏的权利和机会。对此,美国学者弗罗斯特曾经提醒过人们:“一般大众对儿童游戏的误解已渐渐形成一种趋势,使得一些自然、活泼、迷人的游戏被过度重视科技导向、利用艺术手法和注重结构的游戏所取代。儿童的生活也逐渐被‘成就论’这种错误的观念所操控。成人认为成人可行的事,对儿童也一样可行,这些过度忧心的父母以及误入歧途的行政官僚,正在剥夺儿童游戏的权力,连带也剥夺了他们的乐趣和惊奇感。”

  关于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还有很多种。无论哪一种分类,都有一定的标准和依据,以上游戏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可能是相互包容的。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5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20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