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资料大全6.3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6-08-09
357

第三节 五大领域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一、幼儿的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一)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

  1.幼儿健康教育是为儿童谋求身心健康的教育。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保护和促进儿童身体健康亦是幼儿健康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

  2.幼儿健康教育能推进儿童的认识发展。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好奇,他们的生活虽然蕴涵了健康知识,但若不是通过有目的健康教育活动让幼儿进行充分地探究,幼儿仍然不能真正地理解健康知识,幼儿健康教育并非绝对单纯的对幼儿进行健康行为的培养,而是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生命的奥秘。让幼儿能够借助生活经验达到认识的目的。

  3.幼儿健康教育能提高儿童的道德水准。幼儿健康教育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育的同时,对幼儿道德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幼儿健康教育在实际的实施中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文明行文、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行为、对自身和他人负责的行为能力等。

  4.幼儿健康教育还能促进儿童的审美发展。身体美是健康的自然美的具体表现。幼儿健康教育恰是一种以帮助儿童感受身体的美和促进儿童身体的美为己任的教育。幼儿健康教育是有目的地引导儿童领会和体验人类生命运动的特有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增强儿童的审美感受力。

  (二)促进和维护幼儿的健康教育的方法

  1.我们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家庭、幼儿园、社会,都是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幼儿一出生就生活于家庭中,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外部世界,也是培养幼儿行为与陶冶情操的第一个场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内部环境,是做父母的必修之课。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态度要端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和谐,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父母的情绪要乐观、愉快;让孩子生活在和谐、充满爱和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中。其次,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第二场所。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保证幼儿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我们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的同时,还要注重幼儿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科学合理的制订饮食计划及平衡的膳食搭配,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先决的条件。最终,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幼儿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人格得到尊重。同时也保护和增进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的需要。

  2.我们要对幼儿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和安全教育。将幼儿的心理卫生教育和安全教育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身体经验和身体知识受制于具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形态,身体生长教育应当设法帮助幼儿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身体,掌握初步的身体保健的技能和方法。诚实相告与艺术解释是幼儿身体生长教育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亲身感受和生长体验,激发其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引导幼儿关心身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愉悦幼儿的心理,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启发幼儿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充分发现健康身体的美。加深幼儿对疾病的痛苦记忆,教育他们要珍惜健康。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就是根

  据幼儿动作的发展、认知发展及生活经验积累等方面的特点,加强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识,提高幼儿的预见性和保护技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提高幼儿的生命质量,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我们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来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建立儿童健康服务的机构,通过筛查等方式及早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儿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治,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

  总之,幼儿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增强幼儿的健康不仅能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有益于多种疾病的早期预防,为其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了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参加各种学习、游戏,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钥匙交给他们,对其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在设计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时,一定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要涉及幼儿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要具有一定的梯度。充分体现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序列性和层次性。

  二、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

  1.人类个体间必须通过语言相互了解和沟通,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将缩短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当一个孩子经过语言训练能准确地使用语言与自己的同伴、父母、教师或其他人沟通时,他就会比较容易被比别人接纳.也就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了。

  2.语言奠定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幼儿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言教育能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锻炼,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当幼儿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时,就能比较顺利地进入其它领域学习,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语言是创造力发展的要素。幼儿语言教育有助于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思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当成人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时,就能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向多向性、独特性和变通性方面发展。

  4.语言是完善人格发展的要素。幼儿通过早期语言教育能学会如何接收他人的信息,并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图。这种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其人际关系的发展及自信心的建立。而通过让幼儿操作设计合理的语言学习教具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的专注力和持续性,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

  1.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

  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

  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冬天,让幼儿去接雪花,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像盐。”春天,观察绿油油的麦苗;夏天,欣赏荷花;秋天,采摘树叶。这样,既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种植区教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地丰富幼儿词汇。教师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幼儿会说:“有的像眼睛,有的像枯子瓣……”出苗了,幼儿观察得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2.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扩展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提供发展语言的条件。

  幼儿园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划分。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语言是连接各科领域的重要工具,各科教育教学内容的进行离不开语言,反过来,语言又促进了幼儿行为、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师上《我给月亮做衣裳》时,有幼儿问:“月亮为什么没有一件合体的衣服?”为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就说:“是呀!为什么呢?”教师建议幼儿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经过一段观察时间后,教师请幼儿说说月亮是怎么变化的?幼儿说:“有时像小钩,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半圆……因为它老在变化,所以没有办法给它做合体的衣服。”在实际观察中,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问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3.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瀚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幼儿社会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

  社会领域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领域教育对幼儿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注重社会教育,是中华民族幼儿教育的历史传统,幼教先驱们早就确认了幼儿社会教育的价值。早在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就强调使蒙童“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规范”。上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自从小学校注意比较家庭送来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陈鹤琴先生也很关注幼儿园中的社会教育。他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园的活教材。儿童环境就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个人与家庭、社区等的交往。陈鹤琴先生对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系统地作出规范,把社会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张宗麟先生在30年代初出版的《幼稚园的社会》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及实施的着作。在这部着作中,他论述了儿童之“社会”的特征、儿童的社会适应等理论问题,还讨论了社会领域课程的目标。他认为,中国的社会要求通过教育培养适合未来社会的国民。他对幼儿园社会领域内容及实施策略的选择、教育环境的匹配等论述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随着现代意义上的幼儿园教育的诞生和发展而逐步发展。中国最早的蒙养院章程和最早的幼儿园办园宗旨都有对社会领域教育的规定。随后,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等先生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原则与方法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领域课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实质是做人的教育、人格的教育。

  (二)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

  1.实践练习法

  这是一种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幼儿练习、实践,以形成和巩固或改变幼儿基本的社会行为。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实践练习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活活动本身。它蕴涵了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有时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不同的生活事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价值。选择对幼儿具有兴趣和挑战性的生活活动与实践练习法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社会行为的实践练习是一个从熟悉到熟练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对某些社会行为的练习将延续人的终身。

  2.调查法

  教师引导和启发幼儿针对社会环境、社会事物及社会现象的相关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材料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现社会现象存在的状态,或是社会问题的原因,或是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幼儿社会教育中的调查法,主要是解决“是怎样的”和“为什么是这样的”等问题。因

  此,调查法是以问题为先导的。幼儿通过调查,对社会生活有了感性的和较为具体的认识。因此。调查法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方法。幼儿参与的调查不同于成人的调查。一方面在于调查的内容是浅显的、易于发现的、与生活直接相关的,蕴涵的关系应该是较为明了的。另一方面是调查手段以视觉感性的手段为主,看、问、听等是调查的重要方式。

  3.参观法

  社会领域中的参观法是指幼儿进入一定的现实社会场景,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社会现象的状况。社会领域的观察法主要是针对一个或两个社会事物或现象进行深入的观察,以视觉为主要渠道。即根据社会领域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的场所,让幼儿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而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儿教育活动与幼儿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接受教育。参观法的运用必须服从教育目的,根据教育的要求进行。参观前教师的准备工作是根据教育目的和要求确定参观的地点、对象和进行的步骤,制定好参观的计划。参观时要指导幼儿围绕参观目的进行观察感知。参观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对参观内容作小结,使幼儿对参观内容有概括性的了解。

  4.表演法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幼儿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及表情去体验、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目的。一般应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可以是幼儿商定的,也可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确定的。幼儿可根据这个主题自行确定或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相应的角色。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表演总是指向特点的发展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行为、感情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表演的主题和相应的角色,并为幼儿表演创设或引导幼儿共同创设特定的情景,为幼儿的表演提供相关的材料。一般幼儿表演的主题来自现实生活事件或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电视等)。对幼儿现实生活的关注,有助于表演主题的丰富和生动,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5.讲解法

  讲解法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知识和道理,让幼儿了解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实,知道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讲解法不是幼儿社会学习唯一的方法,但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师对幼儿的讲解不一定是全班的讲解,还应该包括小组的和个别的讲解。讲解法的使用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依靠幼儿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难把握事实、道理或规则的本质,或幼儿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达成目的的时间代价过高。教师的讲解有助于降低幼儿理解的难度,或使幼儿真正掌握相关的内容。教师无视幼儿能力的过于深奥的讲解以及不顾幼儿兴趣的过于重复的讲解不利于幼儿的社会学习。讲解不是从道理到道理,而是经常需要例证。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讲解应该是感性的、生动的、具体的,关注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的。

  6.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与幼儿及幼儿之间围绕某个问题进行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语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现形式。它经常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及幼儿和幼儿之间的相互提问、对答。谈话法在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使用,有助于幼儿和教师之间分享思想和情感,也有助于幼儿形成一些正确的观念。教师的引导在谈话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幼儿进入谈话的话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使谈话围绕教育活动的目标进行。话题可以是教师引起的,也可以说幼儿提出的,但任何话题一定要蕴涵社会教育的目标,并具有可谈性,即谈话能够深入下去。一般来说,话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谈性。谈话可以在全班进行,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可根据需要灵活组织。

  7.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个论题进行的思想碰撞或思想发散。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讨论有两种性质,一是价值冲突型的讨论,如谁对谁错等;二是多种求解可能型的,如我们如何帮助班上有听力障碍的小朋友。这两种讨论的相同之处都有一个讨论过程。讨论法的前提是有一个可讨论的论题,这个论题要么是存在价值冲突,要么是有潜在的众多可能性。不然讨论难以展开和维持。有时,讨论变成了一般的谈话,主要原因就是论题不适宜于讨论,不具有讨论的特性,因此,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论题,而只是谈话的话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作用是引导,而不是指导。教师参与幼儿的讨论,应少问。多说,即表达个人见解,以此引发幼儿表达个人见解,应在平等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四、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科学素质的培养与身体素质、品行素质等一样需要从幼儿抓起,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是人类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幼儿科学教育是融合在以智育为主的五育之中的(德、智、体、美、劳),其教育成效也是反映在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上,使幼儿顺利地实现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为以后的全面发展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科学教育可以使幼儿智力得到发展,从多方面实施科学教育,幼儿智力潜能的开发可达到十分可观的程度。

  这方面的事例,在国内外的许多名人成长的过程中都得到了证实。智力的高低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主要的是在婴幼儿时期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广泛而粗浅的各种科学知识的教育一对幼儿智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智力是幼儿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智力因素都不可能得到发展。

  2.科学教育可以使幼儿言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开展幼儿科学教育,需要听、看、说、写,动员幼儿的各个感觉器官积极参与。认识和理解自然科学是这样,认识和理解社会科学也是这样。所以,在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中,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比如讲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现象,让幼儿复述听到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现象,说出粗浅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念.这是培养幼儿的口头言语能力,也是对幼儿外部言语能力的培养。

  3.科学教育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利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1)幼儿科学教育建立在科学儿童观的基础上。幼儿科学教育的任务强调对幼儿好奇心和探索兴趣的保护和培养,承认儿童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的整体素质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事实上,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贫乏,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外露,往往表现在探索的行为和问题的提出上。他们总是试探着去认识世界,想弄清究竟。而科学教育的启蒙,正是以幼儿渴望认识而又处于无知、想知之较多而又知之极少为契入点的。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探索有关周围世界知识经验的相应活动,并给予指导,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科学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科学素质的提高。

  (2)幼儿科学教育主要在活动中进行。幼儿天生好动,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看看。他们往往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自身的探索活动,直接进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参与科学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实质。让幼儿充分参与科技活动,对幼儿观察、思维、认识、操作能力和探索兴趣等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幼儿通过观察并在教师不同程度指导下的自主活动的过程。幼儿通过亲身活动,作用于物体,观察其反应,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基础的,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因而,它在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科学教育有利予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及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孩子在幼儿阶段最突出的性格特点之一。因此,成人的积极反应、引导、赞同和认可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得以持续保留。

  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它对幼儿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起着重要作用。科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有趣的科学活动,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而教师给予的正确引导、鼓励,又保护了他们的好奇心。这不仅使幼儿对学科学产生积极的态度,而且对他们长大成人后正确对待周围事物,也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成人的正确引导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较大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会对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起着极大的影响,而浓厚、持久的兴趣又成为努力学习知识的动力。

  5.科学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坚持性、创造性等品质的发展。

  幼儿在一系列的科学活动中,由于自身能力的强弱不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但独立地进行实践操作,却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由于科学活动是幼儿乐于参加的有趣活动,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每位幼儿都会不停地忙碌着。实践证明,不同的幼儿在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努力都能有所发现、有所成功,从而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性、坚持性,增强了自信心。如:在开展“调皮的纸屑”这一科技活动过程中,由于给每位幼儿都提供了许多可操作的材料,幼儿活动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相应的材料进行实验,使得每位幼儿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磨炼了意志,独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6.科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文明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如:森林的破坏、水土的流失、大气和水质的污染等等。通过科学教育,可以使幼儿了解人类与大自然中的生物是相互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只要有一个环节遭受破坏,生态平衡就会失去,给人类带来灾害,甚至灾难,幼儿在科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掌握了不少有关动植物与人类关系的知识,从而意识到破坏环境的不良后果,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了。在“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科技活动中,幼儿通过“植物喝水”、“植物出汗”这两个小实验,明白了植物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表演童话剧“保护我们的家园”时,幼儿犹如身临其境,与剧中的小动物们一起哭,一起笑,表现出对丑恶行为的憎恨,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升华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综上所述,幼儿科学教育在促进了幼儿认知、情感、智力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幼儿获得了科学经验,学会了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了初步的科学概念,而且培养了孩子科学的态度,从而提高了幼儿的整体素质。科技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和提高,以及促进人类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科学教育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不是靠简单的一次活动或者一堂课就能实现,它必须运用多种途径,形成教育的合力,从而达到科学教育的目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途径人手开展幼儿园科学教

  育活动。

  1.在多种形式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科学教育

  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面向全体幼儿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习内容统一、固定,由教师选择。学习材料由教师统一提供,并保证每个幼儿的操作机会。一般来说,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人手一套的材料供每个幼儿进行操作,如果条件有限,也要通过交换的方式,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操作各种材料的机会。虽然集体教学的形式类似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但仍应强调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活动,而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被动接受的你说我听的灌输式教育。

  2.在宽松愉快的区角学习活动中进行科学教育

  顾名思义,区角活动是在区角进行的学习活动。要使幼儿园的教育避免小学化的倾向,就必须充分重视区角这一形式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就目前幼儿园教育的现状而言,活动区角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在很多地方。活动区角只是作为集体教学的一种补充和点缀,甚至在有的幼儿园中活动区角还是零。

  着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在幼儿园里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

  在科常区,我们可以为幼儿安排各种科学小实验。如“会转动的纸棒”,为幼儿提供电池、纸棒、圆珠笔.让幼儿自己来动手操作、探索,从而来发现塑料圆珠笔在头发上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引发幼儿对静电产生兴趣。

  在劳作区。我们可以为幼儿安排各种科学小制作。如“蛋壳不倒翁”,为幼儿提供蛋壳、牙膏、彩笔、剪刀等。让幼儿试着做一做、画一画、玩一玩,从中了解由于牙膏挤进蛋壳底部后,蛋壳的重心下移,呈上轻下重的状态,所以就不会倒了的科学原理。

  在生活区,我们可以为幼儿安排一些简易、安全,并与幼儿生活中有关系的科技产品,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操作。如“炖蛋”。为幼儿提供微波炉、鸡蛋、打蛋器等来让幼儿学习使用打蛋器把蛋打碎、打匀,然后利用微波炉炖蛋。与同伴分享成果,体验劳动的快乐。

  幼儿在活动中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教师不直接介入,不随意评价,微笑等待,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个性活动方式,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观察分析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在孩子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启发与合作。让幼儿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3.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游戏中进行科学教育

  科学游戏就是能够让幼儿获取有关科学学习经验的游戏活动。在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科学游戏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我们既可以面向全体幼儿专门组织集体的科学游戏活动;也可以将游戏材料或玩具放在活动区中,让幼儿自己选择参与;还可以将游戏活动作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进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区角中的科学游戏和区角学习活动有时是难以区分的。一般来说,前者侧重于游戏性,而后者则侧重于探索性。

  幼儿的科学游戏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游戏活动有感官游戏、操作游戏、情景性游戏、运动性游戏、竞赛游戏等。

  4.在轻松自然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进行科学教育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真实生动的,而生活之中处处都蕴含着科学。新《纲要》就科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方面多次提到了如“利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人手”等。这些都体现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要求。

  五、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幼儿园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和美术两个部分,音乐是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的艺术;美术是线条、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审美教育目的、落实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是帮助儿童获得有益的艺术学习经验,并能够有效地迁移到其它领域的知识;通过情感的激发、陶冶和升华,培养幼儿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正如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的:“艺术是实施美育活动的总和,应引导幼儿发展积极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

  1.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等全身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仔细去观察对象,然后再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然后用动作或语言和其他非语言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对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这一过程包括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心理操作是指对那些头脑中存在的审美意象的操作,它建立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幼儿的艺术活动是一种生理机能运动和感知器官协调的活动。

  2.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想象是思维的花朵,创造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活动不是靠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而是靠想象来进行的,而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可以打破和超越知觉对象所加给审美感知的某些时空和心理限制,达到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嗅其味的设身处地的境界,并且伴随着极其强烈的情感体验活动。这种情感体验是引发幼儿灵感的动力,幼儿通过良好的启迪和引导,其幻想的翅膀能超越时空,迈越古今。他们能大胆、浪漫、无拘无束的表现童心、童趣。通过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使自己的思维超然物外,超越时空,画出超乎寻常的作品。

  创造意识、创作能力、创作个性的培养。幼儿天生就具有创造的潜能。幼儿总是带着高度的好奇心去对待周围的事物,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探索、摆弄,去发挥想象、去创造。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地挖掘他们的创造本领,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和不同的创造形式。让幼儿选择感兴趣的,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发挥他们创造的本能。每个幼儿都有创造力,关键是教师如何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调动他们想做的欲望。创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应该不断累积幼儿的经验,当他们的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自然有创造的灵感。

  3.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完善

  教育部《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艺术教育是通过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激发人的情感,调动人的心理功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学前儿童由于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

  形象性,情感占优势,认识过程常有很大的情绪性。艺术活动使人活泼、开心,它不但影响幼儿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品质和情操,还能促进幼儿活泼愉快的性格的形成。

  幼儿在艺术教育中充满了情感色彩。在艺术活动中,幼儿聚精会神地围绕自己独特的情感线索,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个人都生发出一个独特的中心意义。同时他们沉浸在艺术所带来的愉悦之中。除了用语言来叙述这种愉悦之外,幼儿还会用动作、表情等来表达这种自然和真实的感受。教师就要提供他们一个情感沟通与满足的表现机会。他们会用唱歌、跳舞、绘画或手工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到用艺术与他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并由艺术这种符号化的人类情感形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丰富和发展其情感世界。使其人格得到健全完善的发展。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方法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5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20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