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 | 教师资格证美术篇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8-11-27
407
随着国家政策对教师的不断提高,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越来越多,且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都要考试合格后才能颁发教师资格证,这使得考取教资证更加激烈。因此,想要在笔试和面试考试中,一次过考成功拿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教资知识点,今天就来和育德园师小编学习一下教师资格证结构化小学美术方面的知识点吧~~
问:你认为你现在具备了哪些做老师的条件?
教师专业化势必对美术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学科专业知识、文化素养、教育研究与教学能力等诸多方面,一位合格的美术教师均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并且使得多方面素质综合一体而升华为专业智慧。
我认为我具备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条件有如下几方面:
其一,良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在求学和实习的过程中,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并且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具备了一名教师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其二,所教学科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艺术修养。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首先应具备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即“教什么”的知识。通过十几年的美术专业学习,我夯实了专业基础,并且获过多次业内大奖,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其三,教育研究与教学能力。能胜任美术教育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包括“怎么教”“为什么教”的知识,即条件性知识。其中主要是美术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心理学、美术教育原理及儿童美术心理学等,为美术学科知识提供支撑;另外还包括实践性知识,即实际的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的制定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备的课程情景知识及课堂教学知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予以总结、升华,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从基础文化知识、学科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三方面来看,美术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较为精深,通识性的基础知识不够广博,教育类知识相对较为欠缺。我上的是师范类学校,尤其注意弥补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在其他各学科上的基础知识,在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论方面也进行了钻研,不仅注重学生专题研究能力的培养,还知晓如何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其四,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我热爱每一个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其次,我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第三,又有坚强的意志;最后,我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以更好的状态去服务学生。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具备将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与美术教学能力相统一的能力,具有合理的教学架构,从人格的、学科的、教育的三方面专业素养来看,我都能胜任好一位美术教师。
问:你对现在教育中存在的惩罚问题怎么看?
对于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惩罚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首先,惩罚前要心中有“人”。教育惩罚是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的强制措施。我们应该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更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来看待学生的错误。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手段,不可多用,更不可滥用,必须慎之又慎,不要为了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惩罚前一定要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为何错了,为何受惩罚,做到言之有据,有的放矢,避免惩罚的盲目和滥用。心中装着学生,这是惩罚是否有效的关键。
其次,惩罚要用多种方法,杜绝体罚学生。在惩罚的过程中应该摒弃原来罚抄、罚写、罚站等机械的方式,而应该灵活多样,视情况而定,让学生在惩罚中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得到了知识技能的训练。不要为惩罚而惩罚。一个父亲为了惩罚踢碎邻居玻璃的儿子,罚儿子用打零工的钱偿还价格不菲的玻璃款;一个校长为惩罚学生杀了自己的爱犬,罚学生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和骨骼图;一个教师惩罚犯错的学生为大家唱首歌,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这些惩罚方法非常高明,使学生在受惩罚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了自我教育。
再次,惩罚后要爱护有加。惩罚肯定会使学生的心情受到影响,因而教师不能一罚了之,应该在恰当的时机找他聊聊天,谈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巩固惩罚效果。让学生把缺点、错误认识透彻,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加强学生知错改错的责任感,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关注着自己,从而激起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而“爱”就是其中的润滑剂。让爱作主,让“爱”把学生和教师的心联系得更紧密,惩罚的副作用也就降到了最低。
问:教育学家你最喜欢谁?
我最喜欢的教育学家是陶行知。因为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第二,“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第三,“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作为中心,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的理念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移动端访问:结构化 | 教师资格证美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