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出考点1.3教育学基础知识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5-11-20
335

  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受到文化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也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传承、改造、创新的作用。任何文化特性或形态,如果没有教育就难以延续。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3.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

  ①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

  ②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有的学者把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四种基本成分。

  ③学校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学校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

  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三)教育目的的理论

  1.宗教本位论

  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2.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3.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等。

  4.“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它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

  (四)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根据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五)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也包括道德的发展。

  3.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第一,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各时期均强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第二,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素质要求。

  第三,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4.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⑥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五、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

  其中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二)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则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它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主体确定;

  (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

  (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2.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二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的学校。

  3非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的,它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三)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四)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学制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与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所构成。横向划分可分为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类型,纵向划分可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这是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这一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纲要》指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

  资源强国行列。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4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19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