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报考条件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考试教材


学科资料 历年考题 考试技巧 面试教案 面试技巧 答辩/结构化

小学综合素质热门考点1.2学生观

编辑: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4-09-23
466

  三、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小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一)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也是以所有学生的发展为本,或者说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原则。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二)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性别作为一种自然状态,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遗传基因的差异,会给不同性别的人带来发展的差异。

  2.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在我国小学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注意到民族差异,做到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发展,特别要注意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

  3.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地域发展的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也要做到不同地域的学生得到共同发展。

  教育者要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不同的发展状况,有正确的认识。正确地对待可能由于地域造成的学生发展差异,不能因学生所处地域的差异而歧视一些学生,要促进来自不同地域的小学生共同发展。

  4.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然而社会中的家庭却千差万别。家庭有经济情况的差异,有家长社会地位的差异,有家长文化水平的差异,有家长性格的差异,有家长教育子女水平的差异,还有家庭结构的差异。家庭的种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小学生的发展。教育者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的种种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学生发展带来的困难而歧视学生。

  5.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最有可能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资源分配的因素,就是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从学生的自然状况看,他们的生理发展情况会有差异。从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状况看,也会存在学习水平的差异。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特别要注意正确地对待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要给予身心发展状况不同的学生以同样的关注,以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教育公正与小学生个性发展

  坚持教育公正,是“以人为本”对小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正确地对待所有的小学生,促进所有小学生的共同发展,并不是让所有小学生步调一致,而是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在自己发展潜能的基础上,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一)分阶段教育与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

  分阶段教育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按“好、中、差”分为不同的阶段,然后依据这种阶段,给予不同阶段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资源。而因材施教则是依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潜能,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分阶段教育同因材施教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观念的不同。分阶段教育背后的教育观是,学生有才能高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才能的高低来分配。因材施教背后的教育观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不同,因而要给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最有利于其发展的教育机会。

  (二)教育公正与小学生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

  在教育活动中,不因性别、民族、地域、家庭背景和学生个人身心发展情况而歧视一些学生,给所有小学生提供同样的教育机会,这是教育公正的要求。教育公平也包括不同学生不同个性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在这个意义上讲,“以人为本”,还包括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为本。人的全面社会文化素质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人要在社会文化素质的各个方面都获得发展。但是在这些方面的基础性发展水平上,各个方面的素质发展程度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和专门发展相结合的人才。专门性发展就是人的个性方面。让有审美特殊才能的人去专门发展体育竞技能力,或是让科学人才去专门发展审美能力等,都是对于人的个性发展的伤害,因而这种教育也是不公平的。即使人的同一种素质发展,不同的人发展可能性也是不一样的。譬如智力素质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差异。以人为本,教育公正,也意味着承认某些学生可以发展得快一些,某些学生可以发展得慢一些。

  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及功能

  1.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2.师生关系的功能

  (1)教育功能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结成的相互关系,其本身就孕育着一种教育任务。

  (2)激励功能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师生双方都会产生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校生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教师感受到教育教学过程的愉快和自身从事工作的价值,从而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激励教师全身心投人到教育工作中去。

  (3)社会功能

  良好的师生关系传递着一种关怀、信任的心理氛围,对于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二)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师生关系可以分为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型。每一种师生关系都有其特征与不同的影响:放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在放任型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不在场时反而更好,这是由于学生中的具有领袖才能的人,出面进行组织的结果。

  专制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命令、权威和疏远。在专制型模式之下,当教师在场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教师不在场时,说明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权威下才肯努力学习。

  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比较适中,学习成绩比较稳定。

  因此,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师生关系应当为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

  (三)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尊师爱生

  尊师爱生是指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关爱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爱。教师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2.民主平等

  师生在教育教学中还要讲民主,这种民主不是表面上的你问我答,而是师生之间真正的对话关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争论质疑,允许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每一束思想火花。

  3.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及教育的目的,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和教育智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只有了解教师和教育取向时,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更好地获得知识,促进自身发展。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下的相互促进关系,是在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两者良好关系的进一步延伸和升华。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相互包容,情感上的相互支持。


精品课程推荐
  • 笔试 2024新手 | 笔试导学公益课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通用教师资格证笔试
    授课类型:
    网课
  • 面试 面试理论专项

    知识点分析 讲师指导 决胜面试、全程演练
    价格:
    1.00
    年级种类:
    中、小、幼
    授课类型:
    网课

登录账号,免费试听完整课程。

考题题库 更多>>

考试指导中心
咨询热线
4006-255-668
19年专业
成就教师梦想
×

微信扫码回复1
直接领课

马上与专业老师免费通话

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证电话真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