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北京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像直观
2.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 ).
A、垂直迁移 B、横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3.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4.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计划策略 D、复述策略
5.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6.“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题目太难”,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7.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8.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 ).
A、肯定性训练 B、自我控制训练 C、自我强化训练 D、自我监督训练
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人际吸引中的( ).
A、外表吸引 B、互补吸引 C、邻近吸引 D、相似吸引
10.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
A、社会自我 B、生理自我 C、心理自我 D、精神自我
二、填写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______、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12.动机有激活、指向和______三个基本功能。
13.行动研究的过程是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和______ 。
14.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______ 和道德行为。
1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______。
16.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______。
17.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______。
18.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认知阶段、______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9.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______。
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一般来说,具有立法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喜欢评价规则、程序或结果。
22.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23.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24.一位历史老师指导学生把明朝迁都北京的年份1421年,记作“一事二益”,这里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是组织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7.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28.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30.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D, 3、C, 4、B, 5、D,
6、D, 7、A, 8、A, 9、D, 1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本我
12、强化
13、反思
14、道德情感
15、学习策略
16、吸引力
17、创造性
18、联结
19、寻求发展
20、教学目标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错。司法型。
22、对。
23、错。因为学习不仅有认知领域的学习,还有情感、态度领域的学习、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
24、错。在要学习的新信息上增加了相关的信息来促进理解和记忆,故这种策略属于精加工策略,而不是组织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道德认知表现出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的特点(2分)
(2)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的特点(2分)
(3)品德发展的协调性(1分)
2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所有需要按等级层次排列起来,并把需要列成五个层级,它们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直接和生存、种族延续联系的需要。 (1分)
安全的需要是降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保障个体生活在一个免遭危险的环境中。(1分)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人与人之间对交往,爱与被爱的需要。 (1分)
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要求得到别人的承认同时也得到自我尊重。(1分)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完善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1分)
27.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1)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2)群体的领导方式
(3)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竞争、合作、独立
(4)外部影响
每点1分,整体1分。
28. 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4)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5)注意个别差异
每点各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记忆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每点各2分,论述、举例等整体1-5分。
30、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问题解决的含义(2分)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特征、已有知识经验、定势、功能固着(5分)
(3)促进措施:
a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分)
b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2分)
c 提供多种练习机会(2分)
d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2分)
COPYRIGHT © 2006-2025 教师资格证考试版权
所有:育德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