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2.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横向迁移
3.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4.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 ).
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5. 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 ).
A、问题解决 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 D、接受学习
6.“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7.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8.关于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得到心理学家们较一致赞同的方法是( ).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 B、象形式训练说所主张的那样,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 C、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结果 D、结合教材的内容,训练具体的策略并使之迁移
9.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
A、4遍 B、6遍 C、8遍 D、9遍
10.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沉思型 D、冲动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_________。
12.动机有激活、指向和_________三个基本功能。
1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_________三个过程。
14.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识、_________和道德行为。
1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_________。
16.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_________。
17.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_________。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__。
19.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而是_________。
2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___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2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23、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24、一位历史老师指导学生把明朝迁都北京的年份1421年,记作“一事二益”,这里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是组织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的实质。
2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28、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分析促进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联系实际说明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30、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B, 3、C, 4、C, 5、A,
6、D, 7、B, 8、D, 9、B, 1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个别差异性
12、强化
13、评价
14、道德情感
15、学习策略
16、对教师的期望
17、创造性
18、问题解决
19、寻求发展
20、教学目标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对。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靠动作思维解决问题。
22、对。
23、错。因为学习不仅有认知领域的学习,还有情感、态度领域的学习、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
24、错。在要学习的新信息上增加了相关的信息来促进理解和记忆,故这种策略属于精加工策略,而不是组织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的实质。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3分)
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合理的或由逻辑基础的联系(1分)
实质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词语虽然不同但确是等值的、实质的(1分)
2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所有需要按等级层次排列起来,并把需要列成五个层级,它们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直接和生存、种族延续联系的需要。 (1分)
安全的需要是降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保障个体生活在一个免遭危险的环境中。(1分)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人与人之间对交往,爱与被爱的需要。 (1分)
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要求得到别人的承认同时也得到自我尊重。(1分)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完善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1分)
27.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记忆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每点各1分。
28. 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实时、充分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运动知觉
每点各1分,整体酌情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分析促进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联系实际说明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学习迁移受到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包括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3分)
(2)实际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应该:
a 精选教材: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体系和学生的实际状况(3分)
b 合理编排内容: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分)
c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从一般到个别;综合贯通;教材组织系列化(3分)
d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3分)
30、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问题解决的含义(2分)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特征、已有知识经验、定势、功能固着(5分)
(3)促进措施:
a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分)
b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2分)
c 提供多种练习机会(2分)
d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2分)
COPYRIGHT © 2006-2025 教师资格证考试版权
所有:育德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