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08

北京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育德教育《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于(    ).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论语》

2.首次明确使用“素质教育”概念的中央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D.《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3.当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机能的超常发展而得到补偿,这是因为人的发展是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

4.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社会制约性    B.相对独立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对社会的反作用性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6.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7.学校长期形成的传统、舆论、风气、仪式、各种人际关系等,在课程类型上属于(    ).

A.选修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8.《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可谓善喻矣”。这反映了以下哪个原则的要求(    ).

A.教学相长原则       B.预时孙摩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藏息相辅原则

9.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    ).

A.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活动      D.教学

10.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    ).

A.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B.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

C.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二、填写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反映了孔子_____________的教学原则。

12.___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

13.教育是一种______________,深受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4. ­­­________________是布卢姆教学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

15.现代的教师应扮演好以下角色:__________、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员。

16.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_____________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17.最早提出自由教育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

18.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划分,可分为学科课程、____________和综合课程。

19.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

20.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在有关人员的协同下通过现场的实物、过程行进中展开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经济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22.大力发展教育必将促进经济的发展。


2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无条件的。


24.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5.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26.简述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


2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2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试析“教育万能论”的理论缺陷。



30.结合自己的(受)教育经历,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C  3.C  4.C 5.A  6.B   7.D 8.C  9.D  10.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启发诱导  12.政治制度   13.社会现象  14.掌握学习  15.诊断者  

16.旧式分工  17.亚里士多德  18.活动课程  19.客观公正   20.现场教学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1.答:错误。经济为教育提供基础。政治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22.答:错误。教育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教育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有可能阻碍经济的发展。

23.答:错误。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第一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第二要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第三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

24.答:正确。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双重的地位:一方面,学生是教师作用的对象,且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因此他们是教育的客体;另一方面,学生是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且能进行自我教育,因此他们又是教育的主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5.答:劳动对象的多样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劳动空间的广延性;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26.答:从知识体系、社会需要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社会本位;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重视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27.答: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28.答: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 答:(1)教育万能论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把教育作用绝对化。(2)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与促进作用只是相对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与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30.答:(1)因材施教原则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2)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需要教师做到:1.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我们班一共有学生30多个,通过日常观察和了解。2.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分层教学;课外活动;开设选修课。有的同学个性较强,吃软不吃硬,应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有些同学则需要棒喝般的警醒,有的同学爱学习,有的同学爱运动等等。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