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后半期
D.20世纪
2.学前教育的研究工作必然会对儿童产生或多或少、或好或坏的影响作用,研究者必须充分考虑到影响因素的积极性,尽量避免其影响的消极性,这符合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对自己儿子进行了长期的系统的研究,这种研究类型属于()。
A.纵向研究
B.横向研究
C.差异研究
D.因果研究
4.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中,有跃进倾向的年龄是()。
A.4岁
B.5岁
C.6岁
D.7岁
5.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是()。
A.无意识记的发展
B.有意识记的发展
C.活动动机的变化
D.语词记忆的出现
6.学前期或幼儿期儿童的年龄阶段是()。
A.0~1岁
B.1~3岁
C.3~6岁
D.6~12岁
7.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
A.3岁前儿童
B.小班幼儿
C.中班幼儿
D.大班幼儿
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2岁儿童已经出现转导推理
B.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C.幼儿的转导推理常常是符合客观逻辑的
D.幼儿最初的推理也有正确的
9.幼儿自言自语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问题言语,另一种是()。
A.情境言语
B.游戏言语
C.对话言语
D.交际言语
10.3~6岁儿童占优势地位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刺激注意
D.内部注意
11.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12.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有四个明显阶段,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岁以后
13.在儿童言语发展中,学前儿童掌握词类的顺序正确的是()。
A.名词-动词-形容词
B.动词-形容词-名词
C.形容词-动词-名词
D.名词-形容词-动词
14.()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儿童发展的三大方面。
A.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兴趣的发展
D.社会性发展
15.()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A.社会风气
B.微观的社会环境
C.生理成熟
D.社会文化
16.在正常情况下,()最易造成“分离焦虑”。
A.小班幼儿入园初期
B.幼儿园放假后
C.老生新学期初期
D.每周一上午
17.发泄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A.语言的发泄,动作的发泄
B.生理的发泄,心理的发泄
C.肢体的发泄,情绪的发泄
D.外在的发泄,内在的发泄
18.1904年清政府颁发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幼儿教育机构名称为()。
A.幼稚园
B.幼儿园
C.蒙养院
D.蒙学院
19.《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应该重视()的培养,即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A.全面发展
B.德智体
C.儿童个性
D.完整儿童
20.()的儿童精力充沛,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因为交往技能差而常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不被同伴所接纳。
A.被抛弃型
B.受欢迎型
C.被忽略型
D.被拒绝型
21.“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属于分离焦虑的()。
A.反抗阶段
B.失望阶段
C.超脱阶段
D.平复阶段
22.()幼儿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好学乐问,对周围的一切都非常关注。
A.学前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23.教师每天邀请一名幼儿的家长来校参加整个半天的活动,这是()的做法。
A.美国保育学校
B.法国保育学校
C.德国保育学校
D.英国保育学校
24.()是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促进家园合作,体现幼儿园和家长的伙伴关系。
A.咨询活动
B.家长委员会
C.家长学校
D.电话联系
25.幼儿园在帮助幼儿做好学习准备方面不需要的工作有()。
A.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B.入学前教孩子拼音、认字、做算术
C.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D.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26.346个月的婴儿可以选择的游戏材料有()。
A.流动的小球
B.摇铃、摇棒
C.有人脸的图片
D.大画纸、彩色笔
27.我国托儿所教养大纲中规定,2岁以上的儿童可以参加集体活动,时间在()。
A.O~5分钟
B.5~10分钟
C.10~15分钟
D.15~20分钟
28.()是被《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严令禁止的,是根本不允许在幼儿园以及各级教育机构使用的。
A.自然后果的惩罚
B.剥夺性惩罚
C.社会性惩罚
D.生理性惩罚
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本书中指出:“对幼儿照料与教育,就像纬线和经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句话强调()。
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B.家园配合
C.因材施教
D.保教结合
30.对于一岁半以后的儿童,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
A.不倒翁,拨浪鼓
B.手工、绘画材料
C.色彩鲜明的小球
D.用手穿的大木珠
二、简答题(共5道题,每题5分,共25分)
1.何为消极词汇与积极词汇?请举例说明。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什么?
3.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儿童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两类方式。
5.简述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五项原则。
三、论述题(共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5~6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2.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谈谈教育者有哪些纠正策略?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头”,又用手作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事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2)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学?
2.幼儿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他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东东高兴极了。
请用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进行分析。
五、活动设计题(共1道题,共30分)
1.喜欢小动物似乎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请以“可爱的小动物”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的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D【解析】略。
3.A【解析】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选取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的研究。
4.B【解析】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和语词所代表的方位概念结合。据研究,3岁儿童仅能够辨别上下,4岁开始能够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正确地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7岁才开始能辨别
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方位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5岁时,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
5.B【解析】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①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②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③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6.C【解析】从3岁到6岁,是进入小学之前的时期,故称为学前期,又因为这是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又称为幼儿期。
7.D【解析】5~6岁是学前晚期,即幼儿园大班的年龄,在这一年龄阶段,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8.C【解析】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2岁儿童已经出现转导推理,在推理过程中不要求过多的层次。幼儿最初推理也有正确的,尤其是当幼儿对有关事物已经有实际经验时,其推理一般是正确的。幼儿的转导推理常常不符合客观逻辑,是因为缺乏知识经验,而且不会进行分类、概括。
9.B【解析】幼儿的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①游戏言语: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②问题言语:特点是比较简单、零碎,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等。
10.A【解析】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拉,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1.B【解析】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对喂奶姿势的食物性条件反射即属于这种记忆。
12.B【解析】皮亚杰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四个阶段。
13.A【解析】关于学前儿童词类的研究表明,儿童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和大量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
14.D【解析】培养身心健全的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标。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儿童发展的三大方面。
15.B【解析】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指一个人的民族、国家、所处的时代及其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风气;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家庭、学校及社会、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②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③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16.A【解析】分离焦虑即指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入园初期的小班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这个集体,往往最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等不适应现象。
17.B【解析】发泄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的发泄,二是心理的发泄。它们都是使儿童生理、心理得到正常发展的重要方法。
18.C【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发《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幼儿教育机构为蒙养院。
19.D【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这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也就是说应该重视“完整儿童”的培养,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
20.D【解析】受欢迎型的儿童大都长相端正,身体健康,智力发育好,性格活泼开朗,容易获得伙伴与成人的喜欢,被称为明星型孩子;被忽略型的儿童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差,更不具备交往技巧,逃避群体、孤僻、沉默,容易被同伴和成人所忽视;题目中所提到的是被拒绝型儿童的表现。
21.C【解析】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22.D【解析】大班幼儿身心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儿童观察力和理解力增强,求知欲和好奇心盛,爱说,好动,而且逐渐变得有情感,对周围的一切都非常关注。
23.D【解析】英国保育学校的做法是:教师每天邀请一名幼儿的家长来校参加整个半天的活动,在孩子早晨来园的时候,教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今天来的是谁的家长,小朋友表示欢迎。
24.B【解析】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其成员由各个年龄班选出的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参与幼儿园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同时家长委员会也是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促进家园的合作,体现幼儿园和家长的伙伴关系。
25.B【解析】入学前教孩子拼音、认字、做算术是不必要的工作。
26.B【解析】带声响的摇铃、摇棒或者八音盒可以锻炼幼儿的听觉能力,是3~6个月的婴儿可以选择的游戏材料。
27.B【解析】我国托儿所教养大纲中规定,2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进行集体参加的活动,时间在5~10分钟左右。孩子们在一起对于发展孩子的集体意识,学会在集体中听从教师指示,学习遵守集体行为规则,都是十分有益的。
28.D【解析】生理性惩罚实际上就是体罚,即通过对儿童身体的野蛮、粗暴管制,试图使儿童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的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这种强烈刺激儿童身体的方法是被《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严令禁止的,是根本不允许在幼儿园以及各级教育机构使用的。
29.D【解析】保教结合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幼儿的每一项生活内容中都有保育与教育双重任务。近年来世界各国幼教都强调保教合一。
30.B【解析】1岁半以后的儿童可提供操作游戏材料(如积木、套盒、拼图等),手工绘画材料(大画纸、彩色笔、旧画报等),沙、水等游戏材料(小铲、水桶、杯、漂浮玩具等)等。
二、简答题
1.儿童的词汇可分为消极词汇(被动诃汇)和积极词汇(主动词汇):
(1)消极词汇是指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实际上理解也是不深不透的。例如:某幼儿园中班正在进行看图讲故事活动,画面上两个小朋友为一个皮球而争执,老师问幼儿:“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孩子们举起小手争着回答:“两个小朋友都拿着一个球不肯放”;“两个人都想玩一个球,不肯让”;“两个人都抢一个球”。从幼儿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对于“争”这个词的意思已经理解,但不能用确切而又概括的词“争”来归纳其含义。
(2)积极词汇是指儿童自己能说能写的词汇。例如:某天,2岁半的菁菁和妈妈在楼下的花园旁玩游戏,玩得正高兴时,菁菁嘴里突然冒出一句:“妈妈的头发黑油油。”妈妈很惊讶,停下来问她:“妈妈的头发怎么啦?”菁菁歪着头,认真地对妈妈说:“黑油油。”妈妈想起她曾经教给菁菁一首儿歌:“一条金鱼一个头,两只眼睛黑油油,有条尾巴在后头,摇摇摆摆水里游。”原来,她迁移了其中的“黑油油”一词来形容妈妈的头发。
2.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进程不是千篇一律地按一个模式进行的,也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发展的速度、方向、强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就总体而言,整体发展呈波浪形向前推进。幼儿前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童年期的发展,到了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再是平稳地发展。到了老年期则表现出各方面的下降趋势。就发展的不同方面来看,个体内部不同的组织系统、不同的机能特性的发展也各不相同,神经系统的发展和生殖系统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3.(1)多动症,即儿童多动综合征,又名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类以注意缺陷为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2)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有: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活动量过大;会有性急或冲动行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协调性差等。
4.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1)请进来的方式:①请社区里的工作人员为孩子开展活动;②利用社区的物、景和设施教育孩子;③利用社区开展的活动和日常发生的事情教育幼儿。
(2)走出去的方式:①建立幼儿活动机构;②开展流动幼儿服务;③建立家庭教育辅导站,开展指导家庭教育的活动;④与社区联手,开展优化社区环境的活动。
5.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五项原则:
(1)尊重性原则。在指导家庭教育时,幼儿园要尊重家长,乎等对待各类家长,尤其是各方面发展暂时落后的幼儿的家长,并引导家长在家庭里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2)科学性原则。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时,幼儿园要注意科学性,使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有科学性,又通俗易懂。
(3)协调性原则。幼儿园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要经常和家长交流情况、相互沟通、互通有无、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4)了解性原则。了解家长的自身情况、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对幼儿园教育的看法,可以利用交谈、家访、填表等多种形式进行。
(5)针对性原则。幼儿园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要根据幼儿和家长的不同特点,开展分类型和分层次的指导,注意灵活性。
三、论述题
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两大基本特点。5~6岁的儿童有意想象中创造想象已经有明显的表现。具体特点如下:
(1)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大班幼儿在想象活动前已经有明确的主题,整个行动过程中能够有秩序地按计划进行。例如,一个大班幼儿在绘画之前说:“我要画大街上的人。”她按主题展开想象,共画了37分钟。所画内容都没有脱离主题。
(2)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5岁以后幼儿的想象内容涉及面比以前宽广得多,幼儿的想象常常涉及了上天入地的各种内容。这个年龄的儿童想象一般都不是只有空泛的命题,而是有情节。比如有的孩子说:“这是我家的电视机,有一根天线,是放在桌子上的,显得特别高……这是我在北海见过的亭子。”一个孩子在用几何形体拼图前说:“我拼一个韩老师,把手背在后面,她拿一张纸说‘小朋友,今天我教你们折孔雀’。”可见,他不但在行动之前有了想象的主题,而且已经构思了情节。
(3)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5岁以后幼儿的想象内容开始有了较多的新颖性,比如,在“假如我有一双翅膀”的主题下,幼儿想象“飞向天空”,“把太阳摘下来放在草原家中照亮”,“拿镜子取下太阳光给老师暖暖手”。在用几何图形拼图的活动中,该年龄幼儿不仅拼出单个的形象,还能把拼出的几个形象编成小故事。
(4)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这个年龄的幼儿注意到所创造的想象形象与客观事物保持一致性。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常常喜欢问:“像不像?”
总之,学龄前是儿童想象发生并迅速发展的年龄。想象在这个阶段虽也发生了某些质变,但是各年龄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并没有截然划分的界限,同一儿童身上有不同发展水平的交叉现象,不同儿童更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2.【答案要点】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物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问题行为及其重要的表现之一。攻击性行为是消极的闾题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还会使行为发出者得到较多的来自环境的否定态度,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1)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有:①遗传因素;②家庭因素;③社会环境的因素。
(2)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治策略有:①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②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③给予榜样示范;④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冷处理”,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材料分析题
1.(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常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是实际行动来理解。
(2)根据此特点,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教学:
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插图等直观教具、丰富的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
②对儿童的教育既要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又不能只限于儿童现有的水平,而应该适当超前。
③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让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取得丰富的知识经验,能够使儿童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
④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提高判断、推理和解的水平,是很有益的。
⑤结合日常生活也可以给儿童准备各种材料,引导他们进行思维。
2.(1)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
①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调节。它包括三种形式,即自我认识(狭义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②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a.自我认识的发展
第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经历以下阶段: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名字与身体联系。
第二,对自己行动的意识。1岁左右,婴儿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
第三,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4岁以后,开始出现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
b.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左右开始出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其特点如下:
第一,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
第二,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
评价。
第三,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幼儿的自我评价受认识发展水平的局限,表现在下列方
面:自我评价一般从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的方向发展;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较多只根据某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第四,从只有评价而没有评价的论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
c.自我调节的发展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自己的独
立性。3岁以后,“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儿童表现的积极性很高,力求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改变周围环境。幼儿期,出现对自己的社会性的“我”的意识,自尊心明显地发展起来,追求在人际关系中取得一些地位。
总的来讲,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自我满足、自尊心、自信心等性格特征。
(2)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东东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自我认识的发展。东东在经过说服后,明白了道理,这是他对自己行动的意识和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
②自我评价的发展。东东没有得到小红花,则不肯回家。后来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当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时,东东高兴极了,表明他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
③自我调节的发展。东东从第二天起,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表明他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力求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改变周围环境。
COPYRIGHT © 2006-2025 教师资格证考试版权
所有:育德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