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证单选题练习:学前儿童发展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20-01-15

1. 幼儿的身高在 2 岁之前发展快,之后发展变得缓慢,直到青春期身高才又快速发展,这表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 发展的连续性

B. 发展的整体性

C. 发展的不均衡性

D. 发展的高速度

2. 成长记录档案袋属于( )评价。

A. 差异性

B. 发展性

C. 社会性

D. 自我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 环境

B. 邻居

C. 母亲

D. 成熟

4.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幼儿身心发展的( ),为幼儿提供适宜其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

A. 顺序性

B. 个体差异性

C. 互补性

D. 不平衡性

5. 某教师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了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这遵循了( )。

A. 活动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整体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6. 儿童满周岁的时候,虽然走路还很不稳,晃晃悠悠,但却坚持要自己走,到处钻,不再像以前那样顺从成人的指挥,这是因为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 )。

A. 敏感期

B. 关键期

C. 最佳期

D. 转折期

7. 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扩大了儿童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范围,这是在( )阶段。

A. 感知运动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8. 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的形成。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A. 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 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 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 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9.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实验证明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成熟因素

D. 教育因素

10. 认为幼儿教师首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理论流派是( )。

A. 行为主义理论

B. 建构主义理论

C. 精神分析理论

D. 成熟主义理论

11.为了弄明白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实质、改进教学实践,教师及研究者进行的调查和实验研究叫做( )。

A. 交流讨论

B. 反思日记

C. 详细描述

D. 行动研究

12. 通过控制和改变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

A. 测验法

B. 实验法

C. 观察法

D. 调查法

13. 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测验法

C. 观察法

D. 作品分析法

14. 下列不属于 6~12 个月婴儿的身体发展特征的是( )。

A. 能够坐、站、趴

B. 出现分离焦虑

C. 能连续清楚地发出一些音节

D. 有抓握反射

15. 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

A. 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 从边缘部分动作发展到中央部分动作

C. 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 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16. “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

A. 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 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

D. 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1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B. 儿童从出生起就有触觉反应

C. 手的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口腔的触觉探索

D. 触觉在儿童的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18. ( )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A. 手的无意抚摸

B. 手的抓握反射

C. 手脚并用爬行

D. 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

19. 新生儿最初学习的基础是( )。

A. 儿童的本能

B. 儿童的生理成熟

C. 条件反射的出现

D. 儿童感知觉的发生

20. 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幻想


【答案解析】

1. 【答案】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是指个体同一方面不同年龄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另一个方面是指身体和心理发展不完全统一。

2. 【答案】B。略。

3. 【答案】A。略。

4. 【答案】A。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先后顺序,是按照一定的方向有顺序的进行的。例如:幼儿先发展大肌肉动作再发展小肌肉动作。

5. 【答案】D。根据题干分析,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6. 【答案】D。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会出现心理发展的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题干中幼儿刚满周岁时,突然变得不再顺从成人, 正因为其处于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7. 【答案】B。前运算阶段(2~7 岁)。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在儿童心理上起着重要作用,词的功能开始出现,使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扩大了儿童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范围。本阶段思维主要有三个特点:(1)自我中心,幼儿认识周围的事物只能站在自己的经验中心来理解事物,认识事物;(2)不可逆性,突出表现为没有守恒概念;(3)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靠表象思维,但是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8. 【答案】D。根据替代性强化原理,当儿童发觉“坏人”通常不能得到好的下场时, 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自己也会远离破坏性行为。

9. 【答案】C。格塞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对成长的重要影响。

10. 【答案】B。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11. 【答案】D。行动研究是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以此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用以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

12. 【答案】B。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学前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观察法强调有目 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日常表现;调查法是通过问卷或调查的方法,收集儿童的有关资料,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量表和程序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以获得定量的分析,因此正确答案为 B。

13. 【答案】D。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作品分析法;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的方法;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 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故选 D。

14. 【答案】D。抓握反射出现得较早,孩子刚出生就经常会无意地用小手摸摸被子、玩具等,5 个月左右开始主动抓握动作,因此不属于。

15. 【答案】C。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指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四周,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从无意到有意。

16【答案】B。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17. 【答案】C。婴儿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

18. 【答案】D。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 【答案】A。儿童最初学习的基础是本能。

20. 【答案】A。无意想象是指没有目的的想象。例如幼儿看到香蕉,拿起来当做电 话。有意想象是指幼儿想象有目的性。再造想象属于有意想象,例如,幼儿根据老师讲的故事,脑海中对故事展开想象。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