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2018下班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时间已定,11月3日,预计9月份可以开始报名,这样看来,留给我们备考的时间不算充裕,所以同学们要抓紧时间开始备考。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群体也称团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2.根据群体是否具有显著的表面结构,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特点是成员有固定编制,群体内各成员的角色地位都是由群体规范明确规定的,有明确的隶属系统、“权力结构”(如班级、社团)。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往往是由于一些个体互有好感或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形成的。
3.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最终会变为社会干扰。
4.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5.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的道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这种现象被称作冒险转移。
6.群体思维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在具有高凝聚力同时又很少受到外界不同意见直接影响的高层决策小组,常常容易出现为保持意见一致而使不同意见和评论受到压制的群体思维现象。
7.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8.影响从众的因素:1群体的一致性2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在群体中地位高的人,不易出现从众行为,而地位低者容易出现从众行为。(3)个性特征(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不自信、缺乏自尊的人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9.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的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做出的行为。服从有两种情况:1在有组织的群体规范的影响下的服从2对权威人物的服从.
10.模仿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模仿有两种:有意识的模仿和无意识的模仿。
11.感染是一种情绪的传递过程,它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12.班集体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体是群体的最高层次,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结合到一起的人们的联合体.
13.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的意见和看法。
14.集体规范是指用意约束集体成员的行为和价值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使集体成员的认识趋同,最终将认识模块化、固定化的结果。集体规范只有真正被成员内化,才能发挥稳定的约束作用。
15.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
16.班集体内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心理相容、凝聚力强、会产生非正式领导。
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和考试方法,可以直接联系育德园师的老师,老师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你最专业的解答,为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提供保障。
最后,祝:逢考必过
COPYRIGHT © 2006-2025 教师资格证考试版权
所有:育德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