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之普雷马克原则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8-03-09

  普雷马克原则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经常会被考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如何选择恰当的强化物来帮助学生塑造行为的问题,普雷马科原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指导。这一原则在2014下年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以单选题形式进行考察。

 

  普雷马可原则,又称“祖母原则”,是行为主义者普雷马克在试验中得出的。试验中,为孩子们提供“糖果”和“游戏机”两种选择,如果利用更喜欢的一项活动作为强化物,可以增加孩子选择另一项活动的频率。因此得出结论:"更有可能发生的活动可以用来强化不太可能发生的活动",即高概率事件可以作为低概率事件的强化物。实际上是呈现了一个期许和目标,为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动力。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恰当运用。例如:对于学生而言,“做游戏”是喜欢的事件,“打扫卫生”是不喜欢的事件,此时利用普雷马克原则,只有打扫完卫生才可以做游戏。

 

  在家庭中同样适用。例如:“看动画片”是孩子喜欢的事件,“做作业”是孩子不喜欢的事件,此时家长可利用普雷马克原则提出要求:只有完成作业才能看动画片。这样会促进孩子做作业行为的发生。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顺序不能颠倒,即低频率事件在前,高频率事件在后。例如:如果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如果你保证看完动画片后能完成作业”,则不会起到强化作用。当孩子在从事喜欢的事件时,由于自身缺乏的一定的自制力,就会无限延长该事件的时间;当转而不喜欢的事件时,由于缺乏兴趣和动力,完成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这在实际家庭教育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2、两种行为对学生而言要在喜恶方面存在明显的对比,即高低频率的行为进行恰当的组合。例如:同样都是学生不喜欢的事件,“做作业”和“做家务”,则不会起到预期中的强化作用,

 

  3、要言而有信,即如果以喜欢的事件作为奖励以呈现,则学生在完成指定行为后必须予以兑现,否则不利于产生持久的效用。例如:家长承诺孩子“如果期末能够明显进步,就去游乐场”,当孩子完成后家长却没有兑现承诺,这样将失去孩子的信任,日后再利用普雷马克原则就会存在障碍。这在实际家庭教育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普雷马克原则了,在教育实践中,恰普雷马克原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家长的教育工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要进行恰当的使用。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请联系育德园师的讲师,老师会为你一一解析,祝你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