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备考之学生观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8-01-29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的基本看法与认识。“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识强加给学生。

 

  (3)学生责权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因此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以人为本学生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各个方面的平均化发展,教育活动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与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要求每个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发展,同时也要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它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备考之学生观了,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和考试方法,可以直接联系育德园师的老师,老师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你最专业的解答,为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提供保障。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