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突破卷一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7-05-2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A.上学焦虑

  B.交往焦虑

  C.课堂焦虑

  D.考试焦虑

  2、教师授课语言应讲究抑扬顿挫,轻重有致。这主要是为了(  )。

  A.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B.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C.增进学生的形象记忆

  D.增进学生的逻辑记忆

  3、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小组教学

  D.道尔顿制

  4、能再认的,一定能再现,这一说法(  )。

  A.正确

  B.不正确

  C.有一定道理

  D.不好判断

  5、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最早的表述。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

  A.自愿性

  B.规范性

  C.强制性

  D.随意性

  7、1986年,我国颁布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8、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  )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

  B.体育活动

  C.课余活动

  D.个人活动

  10、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称为(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11、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

  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活动

  12、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范围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配

  13、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取决于人们认知过程的(  )。

  A.知觉状态

  B.心理状态

  C.心境状态

  D.动机状态

  1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5、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友谊与信赖,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的组织与功能较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道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这时,班集体能够在班主任指导下积极组织和开展班的工作与活动,班主任开始从直接领导、指挥班的活动,逐步过渡到向他们提出建议,由班干部来组织开展集体的工作与活动。这时的班集体处于(  )。

  A.组建阶段

  B.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C.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D.成熟阶段

  16、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

  A.群众活动

  B.体育活动

  C.课余活动

  D.课外活动

  17、依据科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8、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单词发音感觉比较困难。其中,汉语拼音对英语单词的学习的影响属于(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逆向迁移

  1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了何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

  B.说服教育

  C.陶冶教育

  D.品德评价

  2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指的是(  )。

  A.明适应

  B.暗适应

  C.嗅觉适应

  D.味觉适应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21、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2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3、教学的意义是,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24、练习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25、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与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并称三生教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课外活动的特点

  27、心理健康和含义及标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答案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2.A【答案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B【答案解析】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4.B【答案解析】回忆: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再认: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就是再认。

  5.D【答案解析】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必须为现代主义社会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最早的表述。

  6.A【答案解析】课外活动的特点:①活动上的自主性;②组织上的自愿性、选择性;③内容上的广泛性;④形式上的多样性、灵活性。

  7.C【答案解析】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8.B【答案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遗传素质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9.A【答案解析】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

  10.B【答案解析】榜样教育法即用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的事迹对教师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是一种实际、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

  11.B【答案解析】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和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其中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12.D【答案解析】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13.C【答案解析】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取决于人们认知过程的心境状态。当人心情好的时候,看到的花,是对他笑的。但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下垂的柳叶,觉得很泄气。

  14.C【答案解析】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15.B【答案解析】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阶段、核心初步形成阶段、集体自主活动阶段的过程。

  16.D【答案解析】课外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17.B【答案解析】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习俗水平(9—16岁),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

  18.B【答案解析】负迁移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19.C【答案解析】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20.C【答案解析】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二、辨析题

  21.错误。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其实,负强化也被称为逃避制约或逃避惩罚的反应。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2.错误。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3.正确。教学的意义是,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在学校的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4.错误。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25.正确。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与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并称三生教育。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它能比较充分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使学生具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课外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个性化的,这和课堂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相比是一个显著的不同,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不具有强制性。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