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儿童发展概论考点归纳:第一章 绪论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14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儿童发展概论

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里、行为发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发展不仅指儿童的生长成熟的过程,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过程。

儿童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它是个体生命全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生命形成到成熟大体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是身心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

二是身心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发展

三是认知机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发展

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五是由一个自然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文化人的发展

儿童发展在个体的发展中有独特的地位,具有如下特点:

(一)  发展的基础性

儿童发展有快有慢,发展中既有量变,又有质变;发展中既有普遍性,又有个体性

(二)  发展的递进性

儿童发展是各个发展领域整体的、内在关联的、互相促进的递进性发展

(三)  发展的易感性

儿童发展一方面容易朝着积极地方向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

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领域:

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认知过程与智力的变化包括主义、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变化

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情感、情绪的发展,人际认知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控制与调节的发展,同伴友谊关系的发展,社会行为的发展,道德能力的发展等

文化性发展――文化感知、文化记忆、文化认同、文化思维、文化自觉能力的发展,文化沟通、文化融合能力的发展,文化熏染、文化调适、文化适应能力的发展等

个体发展是指人的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因而儿童发展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分支科学。

依据一定标准划分人生发展阶段的典型理论,可归为如下几类:

1. 单纯以生物的变化或种系的演化规律来分

柏曼以内分泌腺的发育优势为年龄阶段的划分标准,将发展阶段划分为:

①胸腺时期(幼年)②松果腺时期(童年)③性腺时期(青年)

佛洛依德以性本能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将发展阶段划分为:

①口唇期(0~1岁)②肛门期(1~3岁)③前生殖器期(3~6岁)④潜伏期(6~11岁)⑤青春期(11~20岁)

施太伦根据复演论的思想,把人类个体的发展的等同于种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①幼儿期(6岁以前)是从哺乳动物到原始人类阶段;②意识的学习期(从入学到13岁)是人类古老文化阶段;③青年成熟期(从14岁到18岁)是近代文化阶段

2. 以心理特质的变化为依据来分

皮亚杰以智慧或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来划分发展阶段:

①感知运动智慧阶段(0~1.5、2岁)②前运算智慧阶段(1.5、2~6、7岁)③具体运算智慧阶段(6、7~11、12岁)④形式运算智慧阶段(11、12~14、15岁)

艾里克森将生物、文化和社会这三种因素相结合来划分个体儿童发展的阶段:

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②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和怀疑(1.5~3岁)③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3~5、6岁)④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6~11、12岁)⑤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性感混乱(11、12~17岁)⑥基本的亲密感对基本的孤独感(成年早期)⑦基本的繁殖感对基本的停滞感(成年中期)⑧基本的自我整合感对基本的绝望感(成年晚期)

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夫以儿童活动形式的转变作为划分的标准:

①直接情绪性交往活动(0~1岁)②摆弄实物活动(1~3岁)③游戏活动(3~7岁)④基本的学习活动(7~11岁)⑤社会有益活动(11~15岁)⑥专业的学习活动(15~17岁)

我国儿童发展阶段划分标准:

①新生儿期(出生到一个月)②乳儿期(1岁以内)③婴儿期(1~3岁)④幼儿期(3~6岁)⑤儿童期(6~12岁)⑥少年期(12、13~14、15岁)⑦青年期(14、15~17、18岁)⑧成年期(18岁以后)

我国的学制,个体的发展阶段可分为:

①先学前期,即婴儿期(3岁以前,托儿所)②学前期,即幼儿期(3~5、6岁,幼儿园)③学龄初期,即学龄儿童期(6、7~11、12岁,小学)④学龄中期,即少年期(12、13~14、15岁,初中阶段)⑤学龄晚期,即青年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

儿童发展学界普遍认为划分个体发展阶段的基本准则应该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个体发展在各个不同时期,表现在身体、生理、认知、情感、个性、文化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水平上的特殊矛盾或本质特点总和。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与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

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教育条件下生理、心理、社会整合机制的结果

儿童大脑神经突触的生长成倒U状特点,目前研究的结论是:新生儿神经突触的密度低于成人,但婴儿期突触的生长极快,到4岁时突触的密度在脑的所有部位达到顶峰,并超过成人水平的50%;就人脑的视觉区域而言,突触的迅速增加开始于出生后的2个月,增长顶峰在8~10个月,在10岁左右下降到成人水平,这说明4岁前儿童的脑潜能开发的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节 儿童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儿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是利用认知神经科学手段来研究儿童认知发展问题的一门儿童发展新兴学科

第三节 儿童发展研究方法

横向设计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访谈、测量、实验,一眼就儿童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实验,以探究儿童发展的规律。

交叉设计是指将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结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儿童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

跨文化研究设计也称交叉文化研究设计。在儿童发展领域,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及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观察法是儿童发展研究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它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方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资料的一种方法

问卷法与访谈法很类似,只不过是将要研究的问题印在纸上,并要求参与者以答卷的方式作答

测量法是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儿童进行测查,从而研究儿童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地操纵和控制一定的变量以观测个体反应,进而揭示变量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化比较法是针对一个或几个发展维度,对来自不同文化或亚文化背景的研究对象加以观察、测量、是比较法的一种研究方法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