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卷四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7-01-16

  一、单项选择题

  1.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C.倡导建构的学习

  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

  A.加涅

  B.罗森塔尔

  C.戴尔

  D.波斯纳

  4.学生听老师讲课,并不能把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音都毫无遗漏地知觉出来,而是听取老师讲的完整句子和完整的意思。这是知觉的(  )。

  A.恒常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理解性

  5.下列哪种记忆类型符合俗语所说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不休”?(  )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6.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  )特点。

  A.教育性

  B.指导性

  C.间接性

  D.交往性

  7.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内容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8.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10.制订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11.勤奋和懒惰属于下列哪种特性?(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2.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即可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13.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  )。

  A.有目的地培养人

  B.有专职教师

  C.有专门的教学场所

  D.有特定的教学对象

  14.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叫(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15.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

  A.坚持“循序渐进”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发展学生个性

  16.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1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能力是(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18.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

  A.差别感受性

  B.差别感受阈限

  C.感受性

  D.感受阈限

  1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检验假设

  D.论证假设

  20.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21.(  )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

  A.消极

  B.

  C.民主

  D.积极

  二、辨析题

  22.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3.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所以先行组织者一定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

  24.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意注意不需付出意志的努力。

  25.定势对问题的解决只有消极作用,没有促进作用。

  三、简答题

  26.德育过程有哪些特点?

  27.简述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28.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29.简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语文老师发现班上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困难,想了解其中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教师说:“是这样啊,那我知道该怎样帮助你了。我可以教给你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一直很有帮助。”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在学习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地读。”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那些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头。

  问题:请结合学习策略的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1.材料

  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

  问题: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题干中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都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2.D。解析:“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3.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由此他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4.C。解析: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5.C。解析:情绪记忆是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引起情绪和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对该事件的体验则保存在记忆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

  6.C。解析:书本知识是已知的,是他人的认识成果,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间接性特点。

  7.A。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8.B。解析:“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是说教师要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反映出教师劳动创造性的特点。

  9.C。解析: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斯金纳等人。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否认遗传的影响,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10.A。解析: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其中,制订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

  11.B。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诚实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谦虚与骄傲、勤劳与懒惰描述的都是人的性格特征。

  12.C。解析:考试焦虑症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比如,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因此,仅仅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远远不够。

  13.A。解析: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要确定一个概念的根本特征,就要抓住它与其他概念的本质区别。在过去经常采取的教学形式中,教育一般都有专职教师,有专门的教学场所,有特定的教学对象。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教学形式层出不穷,如远程教学,它是通过网络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一种教学,它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也没有特定的教学对象。因此,B、C、D三项都不属于教育的根本特征。

  14.A。解析:特朗普制是由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15.D。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16.C。解析: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认知结构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学,提出一系列教育主张。他的教育学说被称为结构主义教育,他是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17.D。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能力。

  18.C。解析:感受性是指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感受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觉所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对的感受性,叫做差别感受性。

  19.C。解析: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20.B。解析: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21.D。解析: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际相联系的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是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

  二、辨析题

  22.正确。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3.错误。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通过呈现“组织者”,能够在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先行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但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

  24.错误。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有预先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最大的区别在于,无意注意不需付出意志的努力。

  25.错误。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的作用存在两面性:一方面,使人们能够对一些常规性的问题做出较快的解答,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另一方面,囿于狭小范围内的这种固定性和恒常性往往又会使人们的思路陷于僵局,难以寻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去考虑问题,不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定势并不是只有消极作用。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7.【答案要点】

  (1)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了一个总体印象,从而掩盖了他的其他特征,产生以点概面的偏见,就叫做晕轮效应。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往往会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2)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教师掌握学生的信息很少而做出总体判断的结果,它使教师难以正确地了解学生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克服晕轮效应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

  28.【答案要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始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由于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因此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29.【答案要点】

  (1)预防精神疾病,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自发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动因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成为一名独立的社会成员之前,要经历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人生课题,儿童所经历的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扰,是比较特殊的。儿童迫切希望教师在尊重他们日益增长的独立性的前提下,给他们人生之旅以真诚的指导和帮助。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地发展。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而且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动机和人格特征,可以间接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

  在该案例中,教师所教授的学习策略并没有被学生真正掌握,因此导致学生记忆的效果不好。该教师违反了学习策略训练的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该案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内化性原则。教师在教授学习策略之后,还要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使学生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在新的情景中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类型。已有的一些研究发现,同样一个学习策略,年长的和年幼的、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用起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确定学习策略。

  (4)自我效能感原则。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具体学习时,不断向学生提问和检查,并根据这些评价给其评定成绩,促进其使用学习策略,以使其体验到使用学习策略的收获。

  31.【答案要点】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可根据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对小王的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是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还要重视对其道德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还要了解他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作为小王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还要注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