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卷三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7-01-05

  一、 单项选择题

  1.提出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的是( )。

  A.布鲁纳

  B.马斯洛

  C.裴斯泰洛齐

  D.迪尔凯姆

  2.“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4.以下不属于同类班级规章制度的是( )。

  A.学生守则

  B.考勤制度

  C.日常行为规范

  D.体育锻炼标准

  5.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6.关系转换理论强调( )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

  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7.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 )个高峰期。

  A.一

  B.二

  C.三

  D.四

  8.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以下哪项属于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的内容?( )

  A.学生的家庭类型

  B.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

  C.学生干部情况

  D.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

  9.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表现?(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0.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选拔作用

  B.评价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1.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 )

  A.视听材料

  B.参考书

  C.幻灯片

  D.课外活动

  12.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

  A.贾德

  B.汉斯塞里

  C.加涅

  D.罗森塔尔

  13.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14.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5.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

  A.替代强化

  B.潜伏学习

  C.试误学习

  D.意义学习

  二、辨析题

  1.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

  2.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3.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4.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5.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三、 简答题

  1.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3.简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含义以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4.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5.简述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四、 材料分析题

  1.下面是两位年轻教师关于教学的对话,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氛围,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的公开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细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

  (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相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请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学不久,赵老师发现杨明同学有许多毛病。赵老师心想,像杨明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赵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明很不好意思地找到赵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明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案例中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布鲁纳提出的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实质在于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并获得良好的迁移能力。属于学科中心论的观点。在关于教育与个人、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了人本主义与社会再造主义两种课程观。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主张,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发展,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理想的个人,可能的重要功能是使人真正具有人性,真正成为自我本身。功能主义代表人物迪尔凯姆作为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当代代表,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学校课程应成为维护社会平衡、维护现有社会结构的手段。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作为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被称为“形式教育之父”,强调学科和智力训练之间的必然联系,但过分注重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有可能使学校脱离社会生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答案】D。解析:人作为自然界发展水平最高的生物,其生存方式已根本区别于其他任何动物。任何一个人,仅仅依靠其机体的自然成长所获得的能力,都是不能够作为正常社会的一个普通成员存在的。人类历史上陆续发现的狼孩、熊孩、羊孩等,虽然回到人类社会时已经长大,但由于他们自幼脱离人类社会,缺乏社会化经验与刺激,因而无论如何都难以在人类社会中正常生活。他们虽在身体结构上属于人类,但由于缺乏社会化,没有获得人的语言和意识,因而他们也不具备人的心态,在实质意义上完全是兽类的成员。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

  3.【答案】D。解析:教育结构通常指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以及不同性质的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4.【答案】B。解析:班级的规章制度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如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体育锻炼标准等;(2)由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课堂常规、作业要求等;(3)由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如班规、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答案】B。解析: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基本特征。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所以,本题选B。

  6.【答案】A。解析:该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是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也就越普遍。由此可知,关系转换理论强调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7.【答案】B。解析: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

  8.【答案】D。解析: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思想品德状况、集体观念、劳动态度、思维特点、智力水平;体质健康状况、个人卫生习惯;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等。(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包括:班级风气、舆论倾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结构、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情况等。(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家长的职业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长对学生的态度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9.【答案】C。解析:注意的品质包括:(1)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即一瞬间意识能把握的事物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3)注意的转移,即注意能否根据需要较快地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其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4)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时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事物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0.【答案】B。解析: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11.【答案】D。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称为教材。教科书又称为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随着科技的发展,除教科书外,还有各类指导书和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图标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具,教学程序软件包;幻灯片、电影片、音像磁盘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D。解析: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罗森塔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13.【答案】C。解析: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历来都需要通过德育塑造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因此,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还具有继承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B。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元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主要有起止作用、变通作用和增效作用,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组织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所以本题选B。

  15.【答案】B。解析:潜伏学习又称隐匿学习,是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潜伏学习也能够发生。它是美国心理学家E.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二、辨析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技能的含义”,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程序性知识虽与活动动作的执行密切相关,但它仍只是一类专门叙述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知识。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知策略的适用范围”,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

  3.【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起消极影响。

  4.【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绪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上,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认识和自信能力不会减弱,不会总做错事情。

  5.【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操作技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具有盲目性,制约着操作技能的学习效率。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种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种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3)行为塑造法。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惩罚法。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2.【参考答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参考答案】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指德育中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在实践中,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了解和评价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是正确教育学生的前提。有的教师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往往是因为不能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2)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能为教育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要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根本在于引导他们自觉地巩固发展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长足的进步。

  (3)引导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学生缺点的克服,固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主要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4.【参考答案】

  (1)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

  (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

  (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5.【参考答案】

  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一是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等。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三是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的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我不赞成小李的教学观。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小李仅仅关注学生,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教学缺乏深刻性。

  ②上好一堂课除了气氛热烈,还应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到的知识。

  (2)①小张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情感的人。特级教师所教的学生和小张所教的学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小张在教学中照搬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束手无策。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节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参考答案】

  赵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以及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赵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