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14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1、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第一,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第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专业训练和资格。

第四,专业自主。

第五,专业团体或专业组织。

第六,专业地位。

2、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一)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

(二)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

(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3、学生的主要特点:发展性、差异性、主动性、独立性。

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5、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

6、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7、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

   ①立足实践 面对现实

   ②持续提升 崇尚先进

   ③自我反思 自主发展

8、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师生互动、师生对话。

9、教师的对冲角色:诊断者、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员。

10、教师劳动的特点,其本质是一种精神生产的劳动。

一、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二、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三、劳动时间的延续性

四、劳动空间的室内性

五、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11、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1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第一,尊师爱生。

第二,民主平等。

第三,教学相长。

13、骨干教师成长四阶段理论: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