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常规模拟试卷是根据教师资格证(中学)考试大纲编辑的考试练习试卷,所有题型均按照历年考试真题结构布置,适合教师资格证考生进行知识点考察及真题答题节奏的把控练习,所有试卷后均附含参考答案解析,以便自行审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3.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4.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情感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7.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别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8.“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分别是( )。
A.个性的整体性和可塑性
B.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C.个性的稳定性和独特性
D.个性的社会性和独特性
9.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 )的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10.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11.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
A.设置学习目标
B.列提纲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12.听手表走动的嘀嗒声,时而有时而无,这主要是由于( )。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13.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课堂控制
D.课堂管理
14.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15.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6.学习迁移理论中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哈罗
17.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1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19.个体发展到初中时期,常常利用( )作为学习的工具。
A.语言
B.动作
C.文字
D.抽象符号
20.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的
C.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
D.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认识
2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竞赛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因此应尽量少搞竞赛。
23.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师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动机。
24.所谓复习,就是一遍遍地重复学习。
2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27.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28.简述人格的特征。
29.情绪、情感过程有何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在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素质的关系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不可或缺的方面。由于艺术教育的实质恰恰是通过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因此,它在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上,在弥补人的素质缺陷上,在促进人的健康的心理要素成熟上,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
问题:请你谈谈对上述这段话的理解。
31.材料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们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起来。“刺中有花!刺中有花!”
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一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接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虽然浑身是刺,但是它的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上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9分)
(2)你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些方面着手?(9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洛克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外铄论代表人物之一。外铄论者看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到“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专家点拨在考试中,关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代表著作的考查频率较高,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要着重了解记忆。
2.C【解析】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即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A【解析】主体作用于客体没有引起客体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却是主体自身,这样的活动就是认识活动。所以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
4.D【解析】设计教学法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教学制度,由杜威的学生克伯屈所创,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5.A【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它是用以景染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正是体现了这一方法。
专家点拨作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的内在含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熏陶、引导和感染师生情操的巨大推动力量,校园文化气氛营造的主阵地之一是校园的墙壁。许多班级墙报版面设计新颖独特、内容丰富精彩,使学校的墙壁变成了会说话的文化宣传窗口。而通过班级墙壁文化这种形式,不仅使学生受到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熏陶,而且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理解了题干内容之后,再结合选项中各德育方法的含义进行选择也就不难了。
6.A【解析】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要认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应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自觉地掌握知识,而不是将现成的答案送到学生面前。
7.B【解析】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8.C【解析】个性首先是稳定的,它是长期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下,受内外因素相互影响而潜移默化地形成的,一旦形成便不易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最好的表征。个性的独特性是指那些人与人之间完全不同的特征,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其最好的体现。
9.A【解析】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就是避免了前摄抑制。
专家点拨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考生要熟记二者的含义和区别,该考点在考试中还可以辨析题的形式出现。
10.B【解析】外部动机是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题干中学生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因此属于外部动机。
11.A【解析】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1)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3)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
12.A【解析】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不变,总是有间歇地加强和减弱,因此注意力也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这叫做注意的起伏现象。
13.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管理的概念及与课堂管理有关的几个概念的区别。课堂管理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14.D【解析】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绅士教育”的观点,这是他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而提出来的。
专家点拨本题考查主要教育观点的代表人物。对于洛克教育观点的考查,考生还应熟记其提出的“白板说”,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5.C【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它提供目标与结论,得出结论的过程与方法由学生自己去组织、探究、研究。
16.A【解析】学习迁移理论有:①共同要素说(桑代克):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②经验类化说(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③关系转化说(苛勒):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17.D【解析】根据任务进行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
18.A【解析】感觉适应是指对持续的同一刺激所产生的应激性形态,特别是感受器的适应。“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典型的适应现象。
19.D【解析】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时候抽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初中生常常利用抽象符号作为学习的工具。
20.A【解析】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种方法共同实施,同时也需要长期的努力。
21.D【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二、辨析题
22.错误【答案要点】竞赛有时的确具有消极作用,尤其是在竞赛过多的情况下,但它也有激励作用。一般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成就需要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应该适量地开展竞赛。
23.错误【答案要点】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师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集中注意于尽可能有效地去教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产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习的目标,掌握学习的内容,就会渐渐产生学习动机。
24.错误【答案要点】复习是运用多种方法对材料重新组织和巩固的过程,并非简单的重复。合理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对于记忆很重要。遗忘的规律是,在记忆之后遗忘立刻开始,速度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十分重要。另外,教学实践表明,分散复习效果一般优于集中复习。因此,不仅要及时复习,还要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复习。
专家点拨在作答辨析题时,判断正误往往并不难,最重要的是解释正确或者错误的原因,作答本题的关键即是阐述如何正确进行复习。
25.正确【答案要点】惩罚是通过对学生的不健康思想和行为进行否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内疚、悔恨等消极体验,进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合理的惩罚能够引起学生的痛苦体验和认真反思,有助于纠正学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给予惩罚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能接受,心服口服。同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确的、可替代的行为。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他们进行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2)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关键期是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所以,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答案要点】(1)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2)课程计划的制订依据是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构成。
28.【答案要点】(1)独特性。人格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这是因为不同的遗传、家庭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人格是一种稳定的特点,在个人行为中偶然出现的、一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人格。当然,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能产生变化。
(3)整体性。人格受意识的支配,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常常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4)功能性。人格决定个体的生活方式及身心状态,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专家点拨本题考查人格的特征。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考生要理解人格的特征,因此在备考时,仔细研读考试大纲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作答此题时,考生可以对人格的各特征进行简单的阐述。
29.【答案要点】(1)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①积极的动力(或增力)作用与消极的阻力(或减力)作用;②肯定与否定作用;③紧张与轻松作用;④激动与平静状态;⑤情绪、情感的强弱两极状态等。
(2)情绪、情感对身心的影响作用:①同身心健康关系密切(如长期焦虑、忧愁、悲伤、恼怒、压抑能导致许多心因性疾病);②同智力发展关系紧密,对人的智力发展、认识活动有积极的动力作用与调节作用;③同人的思想品德健康关系密切,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的一个重要成分,高尚情操(情感和操守)是良好品德的基础;④对人的行为的动力作用、对人的智力行为和工作行为起着组织与协调作用,直接影响人的工作与学习效率;⑤可以协调人的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情绪、情感通过表情传送信息,彼此共鸣,达到促进人际互动的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历史上很多生动的事实证明,好的小说,好的电影、电视,好的歌曲,好的绘画,好的戏剧,如果和家庭、学校、社会大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会在培养年青一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以及具有丰富高尚的情操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艺术教育同素质教育一样,同一般的文化教育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如果把艺术教育看作素质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学会正确处世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人“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
31.【答案要点】(1)与“刺”“花”相关的教育观点: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虽然刺与花都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能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教师对待学生也应该像对待刺丛中的花一样,首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其次,无论对待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尤其是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更应该积极去探索、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对个别学生的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
(2)对学生的转化工作,应从以下方面人手:首先,要走近他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们。其次,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通过激励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再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每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反复,不能对学生失去信心,要坚持对他们的鼓励,促其飞跃。
对个别问题学生应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教育:①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②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③锻炼与诱惑做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④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COPYRIGHT © 2006-2025 教师资格证考试版权
所有:育德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