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14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另一种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

2.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用: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2)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

3)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

4)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地位: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3.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就是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社会各要素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4.教育具有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5.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1)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6.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1)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3)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7.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8.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

2)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

9.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3)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4)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10.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3)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1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12.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者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者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4)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13.所谓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

14.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教育观念现代化;第二,教育目标现代化;第三,教育内容现代化;第四,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第五,教师队伍现代化;第六,教育管理现代化;第七,教育设备现代化;第八,教育制度现代化。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