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常考知识点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6-04-14

      随着教师资格证新课改的实施,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察重点主要是理念、具体目标以及对三观的考察。所以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要能够灵活的运用。以下就是常考的知识点了,希望会对大家的考试有所帮助。

  一、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发展性评价。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三观

  1.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4.新课程的课程评价观---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5.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6.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