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3.1儿童感觉的发展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9-24

第三章 儿童感知觉、注意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感觉的发展

   最新研究揭示了学习的一种形式——适应,即刺激的重复强化了反应。新刺激容易引起注意,但是,随着更多刺激的重复呈现反应弱化。看来,对熟悉刺激的厌倦提供了了解婴儿感知觉的通路。

一、儿童感觉发展概念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是建立在生理发展基础上的身心结合的过程,随着经验的丰富而完善,直至发展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巩固下来。

   研究儿童感知觉、注意发展时,常用观察法和实验法。

 二、儿童视觉的发展

(一)儿童视觉的生理机制

视觉对于儿童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感觉,这个五颜六色的大千世界就是靠眼睛去捕捉的。视觉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有眼、视神经、视束、皮层下中枢、视皮层等。我们的眼睛就是将视觉刺激转化为视觉信息的器官。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特定光刺激,人的可见光谱在波长380毫微米和780毫微米之间,是全波长中的一小段。

(二)儿童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包括暗适应与明适应,它们都是视觉研究的重要内容。

暗适应是指低亮度环境的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进入黑暗房间一会后才能看见东西)

明适应是指从低亮度环境到高亮度环境,眼睛大约过1分钟才能适应的过程。(从黑暗处呆久了出来时不能马上适应外面的强光,要过一会才能睁眼)

暗适应过程中,在生理上发生三种并行现象:

(1)瞳孔放大,以收入较多的光线

(2)网膜上锥体细胞的感光敏度增强,以暂时维持视觉功能。

(3)网膜上的杆状细胞感光敏度迅速增强,取代锥体细胞作用。

明适应的历程正好与暗适应相反:

(1)瞳孔缩小,以减少强光进入。(眯眼)

(2)网膜上锥体细胞的感光敏度缓慢降低。

(3)网膜上的杆状细胞感光敏度迅速迅速降低。

可见,暗适应与明适应实际上是网膜上视觉神经细胞感觉敏度的改变过程。

(三)儿童的颜色感觉发展(了解 见68-69页)

研究表明,儿童能否正确命名颜色,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掌握颜色的名称。

(四)儿童视觉能力的发展

视敏度是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也就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一般情况下,视敏度为1.0是正常的。

新生儿的眼睛聚焦能力不强,视敏度也低,新生婴儿在20英尺处的视力相当于成人在150英尺到290英尺的视力。新生儿虽然看东西的能力不强,却有着巨大的热情扫视甚至追踪外界的物体,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能力。

婴儿的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发展,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视觉系统成熟的很快(1个月大追踪慢慢移动的物体,3个月大对物体实现焦距);在婴儿期,视敏度在逐步提高(6个月大视敏度大约为20/100,2岁接近成人)。

(五)儿童视觉缺陷(了解 见69-70页)

视觉缺陷发生在儿童早期,由于主诉困难且生理机制不成熟,往往造成治疗不及时,带来更大伤害。(尤其在视觉发展关键期,影响深远)

 三、儿童听觉的发展(了解 见70-72页)

(一)儿童听觉发展概述

(二)儿童听觉障碍

 四、儿童其他感觉的发展

(一)儿童嗅觉和味觉发展(了解 见72-73页)

(二)儿童触觉发展

触觉是父母与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途径。婴儿的嘴唇、手掌、脚掌、前额、眼皮都是非常敏感的部位。由于具备了抚触条件,良好的触摸对婴儿的情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触觉毫无疑问是婴儿探索这个神秘世界、探索自身的最重要的手段。多数婴儿喜欢啃咬自己的小手小脚,直到被自己咬疼了哭了起来。通过这样的过程,来认识自己的存在和周围其他物体的存在,这被称为试探性啃咬现象。

触觉是刺激大脑发育的良好手段。

☆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这也是我们提倡母亲哺乳的原因之一:

第一,刺激婴儿全身皮肤感官与兴奋中枢感受点,刺激神经细胞的形成及其联系,逐渐促进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智能的成熟。

第二,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

第三,有助于婴儿产生安全感,形成正常的活动觉醒周期,为成年后形成独立个性做准备。

第四,促进消化,增加体重。

(三)痛觉

婴儿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对痛无所畏惧。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