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及答案四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5-09-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面是四幅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2题。

  

2014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四


  1. 当北京时间是5月1日8时时,图中A—D四点中的区时刚好为4月30日20时的

  是(  )。

  A.A

  B.B

  C.C

  D.D

  2. 一架飞机6月22日从C点飞往A点,沿直线飞行,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3—4题。

  

2014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四


  3. 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均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

  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4.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5.下列所述属于欧洲西部地理特征的是(  )。

  A.冰川地貌分布较广

  B.气候南北向差异大,东西向无明显差异

  C.河网稀疏,水量充沛

  D.人口密度自西向东锐减

  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回答6—7题。

  

2014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四


  6.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较乙图大 ②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较甲图大

  ③EF处的坡度比E ’F ’处大 ④E ’F’处的坡度比EF处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M点在N点的东北方;②M点在N点的西北方;③M点的海拔可能是58米;④N点的海拔可能是58米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8.据下图,从甲地到乙地,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9—10题。

  

2014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四


  9.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厍分别是(  )。

  A.甲、乙;①

  B.乙、甲;②

  C.甲、乙;②

  D.乙、甲;①

  10.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11.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2014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四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下图为地处50°N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13题。

  

2014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四


  12.图中(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13.该聚落(  )。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左下图为世界l月平均气温10℃一22℃范围示意图,右下图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第l4一15题。

  


  14.世界1月平均气温l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两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15.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右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14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四


  16.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第17—18题。

  

2014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四


  17.图中昆明以西的地区几乎没有铁路,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  )。

  A.森林茂密,施工困难

  B.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C.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高山峡谷

  D.资源贫乏,人口稀少

  18.图中的梧州曾是广西壮族A治区最大的城市,但后来的发展却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这表明(  )。

  ①河运在古代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在增强

  ③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无吸引力

  ④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⑤沿铁路的城市轴线已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A.①②③

  B.③④⑤

  C. ①④⑤

  D.②⑤

  读下图,完成l9 20题。

  


  19.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20.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地理位置差异

  B.气候、地貌差异

  C.人种分布差异

  D.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经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将在海南省文昌市(108°21’E,19°20’N)建设新航天发射场,这也将是中国继酒泉(98°26’E,39°46 ’N)、西昌(101°46 ’E,27°32 ’N)、太原(112°38 ’E,37°32 ’N)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根据材料,完成21一25题。

  21.“神舟七号”的发射场酒泉位于哪一处?(  )

  A.酒泉

  B.太原

  C.两昌

  D.文昌

  22.比较酒泉、两昌、太原、文昌四处的地球自转速度(  )。

  A.四处自转速度相同

  B.角速度,文昌>西昌>太原>酒泉

  C.线速度,文昌>两昌>太原>酒泉

  D.线速度,太原>文昌>西昌>酒泉

  23.今日(1月13日),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24.上述四地,日出时间最晚的是(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25.下列日期中文昌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6.简述地理教育学研究的任务都有哪些。

  27.如何理解地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8.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河流域五十多年防御洪水的工程体系资料

  

2014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四


  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

  

2014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四


  (1)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请说出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10分)

  (2)简要分析淮河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并说明此区域内城镇广泛分布的原因。(10分)

  29.阅读下面初中课堂教学结课片段,回答问题。

  某地理教师在讲述海陆的变迁时,这样结束新课:

  “同学们,结合板书,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对,我们知道地球是由六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中。2亿年前地球的陆地是连成一片的,后来在板块运动中,慢慢演变成我们今天的这种海陆分布,也造就了麻姑所看到的‘沧海桑田’。”

  (1)请就这堂课的结课方式予以评述。(10分)

  (2)请你谈谈地理课结课时应注意的要点。(10分)

  四、教学设计题(36分)

  30.请为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编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北京时间(东八区)为5月1日8时时,60°W(西四区)的区时为4月30日20时。图中A、B、C三点的经度都不是60°W。因此本题选D。

  2.B[解析]据图可知,C点经纬度为(60°S,0°),A点经纬度为(50°S,10°w),所以飞机从C点沿直线飞往A点方向为西北方向。因此本题选B。

  3.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三地都在30°N一40°N之间,夏季因为受西风带内的高压控制,降水较少;冬季由于西风带南移,三地受低气压控制,降水多。

  4.B[解析]耶路撒冷靠近地中海,喀布尔深居内陆,因此两地夏季温差不大;耶路撒冷位于地中海附近,海拔较低,而喀布尔为内陆高原山地,海拔高,因此两地冬季温差相对夏季要大些。

  5.A[解析]西欧气候南北向差异大,东西向差异也大;西欧河网密布;西欧各国人口都很少。因此本题选A。

  6.D[解析]甲图跨越的纬度为30”,跨越的经度50”;乙图跨越的纬度1’,跨越的经度为1’30”,所以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甲、乙两图等高线差值都为10,但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较乙图小,所以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因此本题选D。

  7.B[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值,可以判断①正确,②错误;N点的海拔应大于60 米,④错误。因此本题选B。

  8.C[解析]若不考虑地形因素,从甲地到乙地,最近的走法应是先从甲地沿l80。经线走到南极点,再从南极点沿45°W经线走到乙地。因此本题选C。

  9.C[解析]据图可知,N所在方位的海拔要高于M地,P所在方位的海拔要高于Q 地,由此可知M—N、P—Q对应的剖面图应该分别为甲、乙。水库选址应在②地,因为②离自来水厂更近,建设费用更小,且②地海拔比自来水厂高,能实现自流引水。因此本题选C。

  10.D[解析]玻璃温室大棚需要充足的阳光,其选址应在一个适宜的高地;污水处理厂应建在河流下游。综合上述两项因素,③⑥依次符合选址要求。因此本题选D。

  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项地质灾害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地震有可能引起崩塌和滑坡,同时暴雨也有可能引起崩塌和滑坡;崩塌和滑坡又有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最终结果都是可能会形成堰塞湖。因此本题选C。

  12.D[解析]根据图示和材料可知,该河流形成于2100万年前左右;①处经历了先沉积后侵蚀的过程;②处发生了断层,是不连续的;按照常理来说,北半球河流一般侵蚀右岸,但是图中河流由于弯曲,改变了受力方向,而使左岸受到冲击,右岸形成堆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D。

  13.C[解析]从材料可知,该地位于50。N,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因此本题选C。

  14.C[解析]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分布的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秘鲁寒流等,使1月平均气温l0°C一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变宽。

  15.B[解析]根据题干中右图图示降水量和气温的状况,可以判定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明显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5—10月,降水丰沛,为湿季。11月一次年4月,十分干燥,为干季。图中,乙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因此本题选B。

  16.B[解析]根据45°N有降雪,可以排除C项;根据40°N有沙尘暴天气可以推测,有可能是春季;根据全国大部分地区在降雨,可以排除秋、冬两季。因此本题选B。

  17.C[解析]昆明以西多山地,海拔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修筑铁路难度大。因此本题选C。

  18.C[解析]从梧州的发展到衰落,再到后来柳州、南宁的发展崛起,首先说明河运在古代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其次表明沿铁路的城市轴线已取代沿江设市的布局。对比柳州、南宁与梧州的位置,可知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本题选C。

  19.C[解析]图中展示了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交流,反映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20.C[解析]略。

  21.A[解析]略。

  22.C[解析]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同;地球上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赤道线速度最大。因此本题选C。

  23.D[解析]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半年,纬度越低,白昼时间越长,因此四地中,白昼时间最长的应为文昌。

  24.A[解析]酒泉位于四地中的最西边,所以日出时间最晚。

  25.B [解析]文昌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以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文昌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1)总结已有成就,充实和完善地理教育学。(2)揭示地理教育的目的、任务、要求和地理教育的内容及特点。(3)探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素质和学生的学习心理。(4)研究地理教育实践。(5)培养未来地理教师。

  27.[参考答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重要的具有能动作用的要素。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相反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也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讲解者,应该是学习活动的引路人。

  (1)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担任着认识主体的角色。这种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要表现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二是表现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深入钻研性。

  (2)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宏观而言,表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组织领导者,决定着地理教学的内容、形式、进程和效果;从微观来说,表现在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辩证转化中具有引导作用。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差异,掌握处理教材的主动权,充分利用不同教学媒体的功能和作用,使处理后的教材内容,其规律、原理、层次、结构、重点、难度、深度和广度等符合全体学生的实际;并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实现教材所规定的任务。

  三、材料分析题

  28.[参考答案](1)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0℃以上;冬季河流基本不结冰;气候带为亚热带;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干湿状况属于湿润地区;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阔叶林带等;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气温0°C以下;冬季河流一般结冰;气候带为暖温带;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干湿状况属于半湿润地区;植被类型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等。

  (2)从图上可以看出,城镇主要分布在:①河流沿岸,包括河流的起点、两河流的汇合处、河流沿线;②矿产地附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③铁路、公路交会处。其原因主要有:此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水运、铁路、公路交会处,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发展;农业基础好等。

  29.[参考答案](1)该教师采用的是总结整理式的结课方法,即结束时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快速地再现本节课的内容,建立知识联系,组建知识结构。

  (2)地理课的结课应以“小”为前提,要做到语言简洁,要言不烦。以深化主题、引人深思和高度概括凝冻为上。切忌以冗长的语言结束而又不得要领,或产生不必要的拖堂。同时,结课应该突出重点、概括要点、建立联系、开拓思维,因此要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深化拓展。

  四、教学设计题

  30.[参考答案]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里的景象。(播放极地地区的景观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就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34 ’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34 ’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收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里的景象。(播放极地地区的景观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就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34 ’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34 ’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收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4.阅读课本地理学家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人们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还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在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物种陷入危机之中。人类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和国际社会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两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大家热烈鼓掌。日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产品。国际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禁止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该条约。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