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四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5-08-2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首次提出了“教育应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2.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

  B.思维出现

  C.学会评价

  D.掌握代名词“我”

  3.婴儿开始能够区别熟悉的面孔和其他的东西,开始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这说明婴儿进入了(  )阶段。

  A.自发性微笑

  B.内源性微笑

  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4.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保持一颗(  ),因为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心灵的桥梁。

  A.童心

  B.真心

  C.爱心

  D.热心

  5.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教育入手,把重点放在(  )的形成上。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6.“仍然哭泣,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这段描述属分离焦虑的(  )阶段。

  A.反抗

  B.失望

  C.超脱

  D.平复

  7.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会在孩子入园时劝那些又哭又闹儿童的家长离开幼儿园,不要在活动室门口张望,主要原因是(  )。

  A.家长离开,老师就可以批评哭闹的孩子

  B.老师不想让家长知道他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C.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

  D.孩子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易产生波动

  8.幼儿在认识“方”“万”和“日”“月”等形近字时出现混淆,这是(  )所致。

  A.观察的无序性

  B.观察的目的性不够

  C.观察的跳跃性

  D.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9.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10.婴幼儿由于维生素D或钙缺乏容易引起(  )。

  A.佝偻病

  B.肥胖症

  C.甲状腺肿大

  D.贫血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简述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的重点。

  12.如何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的功能?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王老师带孩子们去多媒体教室观看恐龙的课件,在回教室的路上,有一位幼儿不小心滑倒了,虎虎看见了,马上冲上前去,原来以为他是去扶起那个小朋友,但意想不到的是他乘机也滑了一下,趴在那个小朋友身上了。把那个小朋友压在身下,其他几个调皮男孩子也学他的样,一起跟着压下去,使得最下面的小朋友哇哇大叫。

  问题:请结合此案例,试述幼儿德育实施的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凯和小丽各自在桌子前拼小熊积木,小凯始终低头自己拼积木,不与别的小朋友说话。一会儿小强走到桌边,靠近小凯,想和小凯一起玩,但小凯仍低头拼积木,没理小强。玩了一会儿,小凯手上只剩下一件小熊衣服和小熊裤子,他去找小熊头,但是找不到,他低下头接着拼积木。

  拼了一会儿,小凯抬头看着小丽拼的小熊,用手指着小丽的小熊说:“它的头太大。”小丽大声说:“是我的。”小凯有点生气,但还是低头继续拼,一会儿又看向小丽,说:“你有两个是不是?”小丽没反应。他又说:“你有两个是不是?”小丽仍没有理他,只管自己拼。于是,小凯靠近小丽身边,小手拍了桌子一下,生气地说:“你是不是有两个?”小丽还是没理他。小凯最后只好又低头拼积木了。

  问题:上述内容是幼儿教师在幼儿自由区域活动中记录的一个活动片段。请结合教师记录的内容,试分析小凯和小丽的特点,你如何评价?你觉得教师应该如何应对他们之间的“冲突”,并说明理由。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午放学后,小朋友们都到活动区玩玩具,等待家长来接。只有圆圆小朋友躲在厕所里哭着不肯出来。张老师走过去,轻声地问她:“圆圆,你怎么了?可以告诉老师吗?”她说:“刚刚玩的时候忘了上厕所了,然后一着急,所以……”听了孩子的一番话,张老师向她笑了笑,说:“没关系,别的小朋友不知道,老师替你保密,咱们不跟别人说。”圆圆听张老师这么一说,马上点了点头。为让她放心,张老师还跟她拉钩儿,发誓保密。张老师把她带到寝室,帮她把裤子换成了干净的校裤,等她家长来接她。张老师看她有点害羞,便问她:“你在家帮妈妈干活吗?”圆圆马上兴奋地说:“我有时帮妈妈干活,妈妈夸我是好孩子。”张老师说:“老师也觉得你很能干,是个好孩子。不小心尿一次裤子算不了什么,以后有尿要早点尿,不要憋着.有事情要及时告诉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老师小时候也尿过床呢,每个大人小时候都尿过床,也都尿过裤子!”她听了先是一脸的惊讶,随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笑得那么真诚。

  问题:以上案例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德育过程的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老师的言行如何体现了这一原则?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6.围绕保护牙齿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小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应该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他首次提出了“教育应该遵循自然”的观点。专家点拨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学思想是历年考试的重要考点,出题频率非常高,可以以各种题型出现,考生要重点掌握。

  2.D【解析】2岁半到3岁间,婴儿开始逐渐使用“我”来取代自称名字,掌握代名词“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幼儿终于能把作为主体的自己和周围的客体分别出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认识。

  3.D【解析】从3个半月尤其是4个月开始,随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强,他们开始能够区别熟悉的面孔和其他东西,开始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出现了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

  4.C【解析】爱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心灵的桥梁,教师有一颗爱心,才能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实施有效的管理。

  5.C【解析】幼儿德育的重点是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即促进道德行为的形成。

  6.B【解析】在人类成长过程中,都会体验到“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为婴幼儿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反应。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号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一仍然哭泣,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能接受母亲有规律地离开,并相信母亲能按时出现。

  7.D【解析】幼儿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易产生波动。入幼儿园时,如果孩子哭闹,家长最好离开。

  8.D【解析】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观察力的特点和突出问题。

  9.A【解析】题干中涂尔干的这段话反映了教育具有社会性。

  10.A【解析】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或钙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的简称,是幼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而致骨骼病变,主要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

  专家点拨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考生要“了解幼儿卫生保健常规、疾病预防、营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相关考点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出现。

  二、简答题

  11.【答案要点】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的重点主要有:

  (1)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2)教育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教育过程是否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需要。

  (4)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5)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12.【答案要点】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要充分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功能,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幼儿一日中的一切活动都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对幼儿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能顾此失彼,随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种活动。

  (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要将幼儿的每种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因此,如何把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每个活动怎样围绕目标来展开,就成为实践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

  专家点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考生在复习时,要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理解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三、论述题

  13.【答案要点】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实施幼儿德育的途径如下:

  (1)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德育应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

  (3)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

  四、材料分析题

  14.【答案要点】小凯和小丽的特点分别是:小凯的自我控制能力强,坚持性好,自我调节能力强,有策略。小丽的自我控制能力强,反应快,有策略。

  评价:活动中反映了幼儿之间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平时教师可能比较注重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各项能力的培养,符合幼儿园自由区域活动组织的要求。

  教师的应对方法:在小凯和小丽之间发生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旁观为主,有必要做些记录。事后可以就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交流与引导。

  理由:自由区域活动的特点是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在没有发生幼儿无法解决以及危险性事件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扮演旁观者、记录者、引导者的角色。

  专家点拨本题提出的问题较多,要求考生回答小凯和小丽的特点、给出评价和教师的应对方法,说明理由。考生在作答时。应一一注明清楚,避免遗漏。

  15.【答案要点】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把对学生严格的要求与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结合起来。这条原则体现了社会人道主义的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既要严肃批评,也要热忱帮助,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杜绝冷嘲热讽、揶揄挖苦等伤害学生感情的做法。案例中的老师在幼儿尿裤之后。既没有责备她,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安抚幼儿焦急的情绪,帮助幼儿换裤子,同时又真诚地与幼儿交流,反映了教师对幼儿的爱与尊重,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幼儿以后要注意避免该问题的发生,表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这位教师用实际行为体现了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五、活动设计题

  16.【参考设计】

  洁白的牙齿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功用。

  2.知道如何才能长出整齐、洁白的牙齿。

  3.使幼儿懂得如何保护牙齿。

  二、活动准备

  1.牙齿的挂图。

  2.关于保护牙齿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呈现牙齿的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牙齿。

  (1)呈现牙齿的挂图。

  (2)引导幼儿观察牙齿,包括牙齿的颜色、大小、形态。

  2.让幼儿互相观察牙齿。

  (1)让幼儿互相观察牙齿的颜色和整齐度。

  (2)比较谁的牙齿更加整齐、洁白。

  3.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

  为什么有的人牙齿整齐、洁白,而有的人牙齿不整齐、发黄或发黑?

  4.介绍如何才能生长出整齐、洁白的牙齿。

  (1)换牙时应注意不用手摇动松动的牙齿。

  (2)换牙时不要吃很多软糖。

  (3)坚持早晚刷牙。

  5.呈现有关保护牙齿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如何保护好牙齿。

  (1)酸甜食物会破坏牙齿的保护层,使牙齿受到细菌的侵害,因而睡前不应吃酸甜食物。

  (2)坚持早晚刷牙,能够清除口腔和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杀灭口腔中的细菌。

  6.教师进行小结。

  想拥有整齐、洁白的牙齿,就要注意保护牙齿。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