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试卷一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5-06-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l5小 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6.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7. 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 )的原则。

  A.言行一致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8. “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9. 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10.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

  A.班级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11.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12.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拉小提琴

  1 3.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14.“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

  A.生理健康

  B.生理卫生

  C.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15.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语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2.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3.技能是习惯。

  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5.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三、 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2.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 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 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5. 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个>-7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

  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

  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

  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问题: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自学绘画。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犬师。

  问题:

  (1)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在齐白石先生的成才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对你有何启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原句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与作用,与晋代傅玄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异曲同工之妙。

  2. 【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y.点是“班级管理的方式”,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班级民主管理是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3.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的历史发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5.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学校就是教学之地,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

  6.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7动机的水--f-&&”,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在学*-7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复杂的课题时,应尽量使气氛轻松自由。

  7.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的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言行一致原则也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8.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体的个性特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性格是一种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因此,“自信、坚强、勤奋”属于性格。

  9.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策略的种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形成联想的学.--j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10.【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以参加活动的人数(即活动的规模)为标准进行分类,学校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分为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

  11.【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知风格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所以说,冲动型往往强调的是速度而不是精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智技能的表现特点”,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分为如书写、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技能和像演算、写作之类的心智技能两种。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运动等。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由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定义可知,驾驶汽车、洗衣服和拉小提琴属于操作技能,只有C项属于心智技能。

  13.【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上的儿童已有能辨识有关是非好坏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是从行动的物质后果或是能否引起快乐(如奖励、惩罚、博取欢心等)的角度,或是从提出这些要求的人们的权威方面去理解这些要求的。这一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上的儿童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一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在后习俗水平上,人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管当局或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也不管他自己与这些集体的关系。这一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健康的标准”,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只关注了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15.【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二、辨析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因此,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知识的保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错误。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熟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l50%时,记忆效果越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而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3.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技能的内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4.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强化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来的。强化的意义在于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惩罚的意义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5.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空间知觉的定义”,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反映属于时间知觉。

  三、简答题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维的特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不同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3.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生管理的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学生管理的原则有:

  (1)科学性原则。管理学生一定要有科学的理论和依据,不得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全面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的发展、知识技能的发展、道德伦理的发展、审美素质的发展和价值实现的发展等。全面发展的原则意味着教师应当让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3)集体性原则。集体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时,要依靠集体、培养集体、教育集体,并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充分发挥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

  (4)主客体统一原则。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为顺利实现学生管理的目标,在客观上要求教育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在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起来,协调一致地投入到教育管理中,共同投身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中。

  (5)平等与尊重原则。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4.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案的要求”,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教案即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即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5. 【考查要点】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沉思型与冲动型。在解决问题中,沉思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的学生表现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都不符合课程改革理念,都不能被采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课程改革和设置:

  (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随意调整”。

  (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纳入到学生世界中加以组织。

  (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4)在选择课程结构进行重建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

  (5)各科目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1)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因素。

  ①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②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第一,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胎儿生活在母体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早期环境的作用。在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智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因此儿童期的发展对后期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教育条件的影响。一个人能朝什么9-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③实践活动的影响。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所特有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及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2)①齐白石勤奋、进取的人格特质及他的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的品质是他成才的关键因素。

  ②在外部环境不利时,要创造条件,勤奋努力,逆流而上,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同样也能取得成功.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