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人物中,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是(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董必武
D.李达
2.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B.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C.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程度
D.开刨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3.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调整、整顿、巩固、提高
C.调整、巩固、整顿、提高
D.调整、充实、巩固、提高
4.“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
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5.《洛迦诺公约》签订后从中受益最大的是( )。
A.德国
B.法国
C.中国
D.美国
6.北美独立战争中,战争形势出现转折,美国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战役是( )。
A.纳西比战役
B.马斯顿荒原战役
C.瓦尔密战役
D.萨拉托加战役
7.地震带给人类灾难,在抗震救灾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巨大灾
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 )。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阿拉曼战役
D.中途岛战役
8.以下作品中属于莎士比亚代表作的是( )。
A.《神曲》
B.《十日谈》
C.《哈姆雷特》
D.《社会契约论》
9.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
A.韩、赵、卫
B.韩、齐、魏
C.韩、赵、魏
D.燕、宋、卫
11.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12.《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
A.罗马
B.雅典
C.中国
D.英国
13.下列古代重大医药学成果中,在两汉时期取得的是( )。
①《黄帝内经》编定 ②《神农本草经》写成
③《伤寒杂病论》问世 ④“麻沸散”发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假如你是庸太宗时期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应做的是( )。
A.交给门下省审议
B.交给唐太宗裁定
C.交给枢密院出兵
D.交给尚书省直机关执行
15.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这是因为明朝以来的科举考试( )。
A.逐渐以儒家经书为主要考试内容
B.对士人的思想控制作用日益突出
C.受特务政治和宦官专权的严重影响
D.逐渐为大地主和官僚所垄断
16.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7.面对19世纪末中国的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艰深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8.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潮流出现,其思想背景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1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党勇于纠正错误的有( )。
①八七会议 ②遵义会议
③延安整风运动 ④“减租减息”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20.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A.是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是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的这句诗词,是对中国历史上较有影响力的几位帝王特点的概括。下列有关这几位帝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秦始皇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
B.汉武帝大兴儒学,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唐太宗设三省六部,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宋太祖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22.文字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文字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A.涿鹿之战
B.殷墟甲骨
C.《论语》
D.《荷马史诗》
23.“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与梁启超所述事实相关的条约中,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侵略突出特点的是( )。
A.允许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
B.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24.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的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出现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的大力支持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D.近代工业体系初具规模
25.“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维新派主张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用于改造中国近代社会,该思想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6.试评价左翼文化运动。(12分)
2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0分)
28.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0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分)
29.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
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到l9世纪,他们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这种西方的霸权在19世纪时不仅欧洲人而且非欧洲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在人们看来,西方的优势地位几乎是天经地义,是由上帝安排的。
——《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完全是一个封建国家,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君主专制。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东来,它们既是“强盗”,也是“先生”,侵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科学技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价值观。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西方的优势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7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在鸦片战争后是如何向西方“先生”学习的?(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的教学方法设计:
问题:
(1)从图示中你能读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9分)
(2)上述材料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10分)
3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某位教师,在讲授“日本的崛起”时,首先出示了日本动漫产业的相关图片,接下来通过播放纪录片的形式,介绍了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结束了。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得当?(6分)
(2)你认为上述材料中的教师应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6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22分)
32.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史料记载,当时陈独秀虽然被确定为大会主席,但当时他在广州担任广东大学预科校长,为筹备学校经费而四处奔忙,而是委派包惠僧参加了中共一大。
2. B[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造成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故B项说法是错误的。其他三项都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 A[解析]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改变了“大跃进”以来的追求高标准的做法。
4.B[解析]材料的大致含义是天津城市发展的趋势,先是围绕旧城发展,然后围绕河流发展,再是围绕铁道线扩展,最后随电车道而发展。这充分反映了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藉点是伴随陆路一水路一铁路一电气化的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B项符合题意。
5.A[解析]《洛迦诺公约》使德国重新加入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大国地位得以恢复,法国则丧失了对德国的制裁权。
6.D[解析]萨拉托加战役是世界史上的著名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本题选D。
7.B[解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苏联与德国进行的“二战”期间历时最长、最为激烈、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自此,德国失去了在苏德战场与欧洲战场上的主动权。
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知识。《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社会契约论》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9.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人性的扼杀,与人文主义思想背道而驰。排除带④的选项,故选A。
10.C[解析]“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11.A[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以孝、廉为主要标准的察举制,B、C项分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D项不是选官制度,故选A。
12.A[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故选A。
13.A [解析]战国问世、西汉编写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的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张仲景(东汉)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盼重要经典。 ,
14.A [解析]本题是在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权为: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运行机制是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
15.B[解析]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但为了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题的文体分为死板的八个部分,称“八股文”,这种文章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因此,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显著。
16.D[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故选D。
17.C[解析]此题可通过时间进行排序。A项针对的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8项为l9世纪60年代,D项针对的是20世纪20年代。只有C项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寻求自救。
18.C[解析]‘经世致用”是新思想萌发的思想背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思想背景,而马克思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文化条件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影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故选C。
19.B [解析]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延安整风运动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减租减息”政策与题意不符。
20.C [解析]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在1952年土改完成时就已经废除,排除A项;l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已经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排除B项;l953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发展生产力,C项正确;l953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确立,更谈不上完善和发展,排除D项。
21.C[解析]三省六部是隋文帝创立的,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丞相权力的机构或体制。其中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
22.B[解析]殷墟甲骨属于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直接史料。
23.C[解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特点是以资本输出为主。题干所述条约为《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24.C[解析]略。
25.D[解析]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上层,他们极力接近封建社会上层人物,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左翼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扬光大,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光荣先驱。它在政治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促
进了抗日救亡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很高水平的文艺作品和理论著作;锻炼造就了一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队伍。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左翼文化运动,虽然曾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但总的说来,它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进程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中传播进步思想、促进抗日救亡运动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左翼文化运动不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锻炼出了一支坚强的战斗队伍,许多人后来成为党在思想理论界和文艺界的领导骨干。
27.[参考答案](1)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规律;
(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3)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28.[参考答案]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包括:(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境想象。
(4)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5)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三、材料分析题
29.[考答案](1)经济:19世纪最显著的是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
政治:民族主义兴起,使多数欧洲民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现代国家,并开始建立与保存本国的历史与文化。在欧洲还诞生了马克思主义。
军事:这些工业国家透过强大的生产力与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数地区,并以倾销的方式破坏许多古文明国度,如中国、印度、土耳其既有的社会与经济体系。
科技文化: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皆逐渐成形,并影响到社会科学(包含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的诞生或重塑。在艺术上,l8世纪流行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逐渐被浪漫主义替代。
(2)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器物阶段(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制度阶段(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思想阶段(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
①器物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分为两次尝试,这段时期中国人主要向西方学习近代科学技术与军事技术以期富国强兵,但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
进了抗日救亡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很高水平的文艺作品和理论著作;锻炼造就了一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队伍。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左翼文化运动,虽然曾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但总的说来,它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进程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中传播进步思想、促进抗日救亡运动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左翼文化运动不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锻炼出了一支坚强的战斗队伍,许多人后来成为党在思想理论界和文艺界的领导骨干。
27.[参考答案](1)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规律;
(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3)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28.[参考答案]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包括:(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境想象。
(4)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5)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9.[考答案](1)经济:19世纪最显著的是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
政治:民族主义兴起,使多数欧洲民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现代国家,并开始建立与保存本国的历史与文化。在欧洲还诞生了马克思主义。
军事:这些工业国家透过强大的生产力与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数地区,并以倾销的方式破坏许多古文明国度,如中国、印度、土耳其既有的社会与经济体系。
科技文化: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皆逐渐成形,并影响到社会科学(包含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的诞生或重塑。在艺术上,l8世纪流行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逐渐被浪漫主义替代。
(2)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器物阶段(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制度阶段(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思想阶段(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
①器物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分为两次尝试,这段时期中国人主要向西方学习近代科学技术与军事技术以期富国强兵,但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与科学技术。从l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②制度阶段: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主张。1898年的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方面推行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l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l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③思想阶段: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以及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它宣传民主与科学,后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由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文化转向传播马克思主义。
30.[参考答案](1)从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导致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有:
①沙皇政府1861年进行农奴制改革,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沙皇制度,工人受到剥削,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开始反抗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国内外的社会矛盾尖锐。包括沙皇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俄国与其他帝国主义的矛盾等。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暴露出了俄国的腐败和落后。
(2)材料采用的是历史图示教学法。该教学法是以图形、图像或表格为主要形式,揭示历史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加快教学进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用形象化的图形、图像或表格的形式讲授历史基本概念,揭示历史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其实质是使历史知识形象化,抽象理论具体化,零碎知识系统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31.[参考答案](1)不得当。“日本的崛起”是“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关于日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日本崛起的原因及主要情况,展示动漫图片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视频是为了让学生对日本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二者同时出现在一堂课里,重复多余,且占用课堂时间。除此之外,纪录片并不能取代教师的讲解,纪录片可以起到激趣导入的作用,但不应该是教学的主体,所以以播放纪录片的形式介绍学习内容和在播放纪录片的过程中结束课堂活动都是不合理的。
(2)①丰富教学形式,导入新课后,在内容讲解上不能单纯依靠纪录片播放,而应该采取纪录片播放和教师板书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而系统的掌握。
②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发扬优势、弥补不足。
③对课堂内容进行简短、扼要总结,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把握。
四、教学设计题
32.[参考答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2)初步培养观察历史文物图,搜集并甩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
(3)在情感上感受远古祖先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将所搜集的资
料在墙报“历史园地”中展示,资源共享。
教学过程
(小游戏)
(1)教师指定两名学生手举北京人代表队、山顶洞人代表队的牌子入场。
(2)将写有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生产和生活内容的卡片分发给l4名学生。
(3)14名学生根据卡片所给内容,在1分钟内找到自己的队伍并亮出卡片。
(4)学生评判正误并找出两个代表队中卡片内容相近的队员(两队中相近的内容有采集和捕猎),其余队员退场。
(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了很多进步。但是这个进步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演变。远古人类前进的脚步是多么艰难啊,尤其是在生产活动中,从采集到采集,从捕猎逐是到捕猎。几十万年无限的采集和捕猎有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没有食物来源、人们居无定所、孙发战争等)。
师:如果真的像同学们所想象的那样,那是爹么悲惨啊!人类的这种悲剧可以避免吗?
学生讨论(人类应学会自己种植和饲养)。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是太好了,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课文的导读部分是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有没有科学的东西?
学生讨论(人类发现植物的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人工种植)。
师:据最新的考古发现,我国早在8000--7000年前,人们就学会了种植,有了原始的农耕。
第2课给我们推出了约7000--5000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三个典型的代表。黄河流域的代表是半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长江流域的代表是诃姆渡遗址。
下面我们搞一个小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板书)。我们从三个典型的原始农耕遗址中选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想象这些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现在大家分成三组,第一组扮演半坡人,第二组扮演河姆渡人,第三组当评委。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把你想象中的半坡人、河姆渡人生活的图景用语言、动作、图片等方式展示出来。希望每一组都有精彩的表现。准备15分钟。
(学生分组准备)
师:好,时间到,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
掌声有请河姆渡居民表演。(掌声)
(河姆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
学生A:我们河姆渡村坐落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气候温和,有充足的水源,很适合种植水稻。我们大量地种植水稻,同世界其他种植水稻的国家相比,早了3000—5000年。
学生B:我们还发明了蒸饭的蒸笼。(展示图片)蒸笼是陶土烧制的。蒸笼有三层,最底下一层烧火,中间一次装水,最上一层是陶盆,盆底有很多小孔,利用蒸汽把饭蒸熟。这样做出的饭又香、又软,而且还有营养、好消化。(掌声)
学生C:我们用木头和茅草盖房子,(展示图片)我们的房子有两层楼,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干栏式的结构,又通风又防潮,算得上是小洋楼了。(掌声)听说六七千年后,江南有些地方还有类似我们这样的干栏式吊楼呢!(掌声)
学生D:请看我们耕地的工具---耒耜。耜有石头磨制的,也有骨制的,骨制的耜是用动物的肩胛骨装土木柄做成的,很轻便,再装上脚踏(耒)就更轻便了。(做手握骨耜脚踏耒的动作)用轻便的工具耕地,可以提高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学生E:我们会挖掘水井,解决用水问题。我们为水井也盖了一个遮雨棚,不让雨水落到井里。我为我们的聪明感到自豪!(掌声)
学生F:由于有了打井的技术,我们不一定要住在河边。可以搬到离河更远的地方居住。就算河水泛滥也淹没不了我们的家。(掌声)
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赞扬)
师:现在请半坡居民展示自己的风采。
(半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
学生A:我们半坡人比河姆渡人年轻1000多岁。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所以我们过着比河姆渡人更进步的生活。就说我们的食物吧,除了主食粟(小米饭)以外,副食还有鱼、肉、白菜、芥菜等。有这样的美味大餐,有谁不爱这个可爱的家园呢?(掌声)
学生B:我们普遍用磨光的石器开垦土地和收割庄稼,这种工具更加锋利,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学生C:我们把野生的狗尾巴草经过人工培植而变成粟。这是我们半坡人的重大发明。遗憾的是当时不可能申请专利。(掌声)
学生D:我们追求生活的美和艺术。(出示图片)请看这些生活用具:陶盆、陶罐、陶瓶,红色的底色上画着人或者各种动物的图案,色彩艳丽,被称作彩陶。
学生E:我们会纺线、织布、制衣裳。我们正在告别蒙昧,走进文明时代。
学生F:我们的房子很大,全家族的人都在里面生活,可热闹了。房子里还有许多小间,是家族成员的住处。房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里面有灶坑,既可做饭又可取暖,冬暖夏凉。
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请评委点评。
学生A: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虽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但是他们都能够从通过采集、捕猎无限地向大自然索取,发展到合理利用自然,学会种植庄稼、饲养家畜,开始了原始农业的生产方式,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学生B: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适应环境,建筑有自己特色的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学生C:河姆渡人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也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来选择的,这既是利用自然也是顺应自然,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掌声)
学生D:两地原始居民都普遍地制作和使用磨制的石器、陶器。河姆渡人更是利用南方土壤松软的特点使用更轻便的骨耜。半坡人制作的陶器更具有艺术的魅力。(掌声)
师:今天的活动开展得很好,每个小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真的令老师惊叹不已。数千年前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也许和现在有所不同,当时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没有史书记载。但是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原始的种植给人们带来了定居的生活。磨制的石器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就提高了。家畜的饲养丰富了人们的食物来源,动物蛋白质改善了人们的身体素质。贮存粮食需要陶罐,煮食物需要炊具,陶器诞生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才有条件去追求精神生活。因此,原始的农耕文化也伴随着原始的农业出现了。同学们的想象既合理又丰富。河姆渡遗蛙和半坡遗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都是一幅幅美丽的、智慧的画卷。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编织的。
COPYRIGHT © 2006-2025 教师资格证考试版权
所有:育德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