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大全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9-03

  一、案例1 案例2                      二、案例3 案例4                三、案例5 案例6

  四、案例7 案例8                      五、案例9 案例10 
  
 

  每年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数量逐年递增,且由其他专业进入教师考试队伍的考生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再加上教育专业所涉及到的考点知识信息量大又杂,这都导致了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难度系数增加,为此笔者特邀育德教育的专业老师带来教 育学分析题案例大全,同大家一道分析案例,交流经验。

  案例1:

  如今在很小就接受了多种多样新生事物的孩子,脑子里总有很多千奇百怪的东西。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很正常,却很容易让你陷入窘境。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月亮为什么 晚上才出来?为什么太阳白天出来?”这样的问题并不太难还能勉强回答,但经常有些孩子在课后提出让我难以回答的问题。 “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 “老师,什么叫‘酷毙了’?”经常出现孩子冷不丁地问你这些问题。面对这样的孩子,有时我都认为自己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是不是年纪太大了。问题:对于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所以出现这样的困惑,主要在于这位教师之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以及大量新鲜生词的不理解,与现代的少年思维长产生了文化隔阂,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我国教育目标实现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就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此要实现我国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教育思想观念、职业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案例2:

  为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成都市教育局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你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评价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

  答: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利于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成了变相教育,而偏离它的轨道。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 组成了全面发展教育。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是注重智力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奥赛正是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一味地为了奥赛而奥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健全的,因为他们只知道竞赛而不知道其 他东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一、案例1 案例2                      二、案例3 案例4                三、案例5 案例6

  四、案例7 案例8                      五、案例9 案例10      

  案例3:

  薛女士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转学还不到一学期就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似的。刚开始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新老师发现了却 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小雷因此很快改掉了坏习惯,自信心大增,还爱上了学习,。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由于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不健全,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新老师纠正了他的行为习惯,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正是基于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这也说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

  案例4:

  19世纪末的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 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还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头痛死了。”继母 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说:“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 她的正确引导下, 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

  答:学生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想学坏,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所谓的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因此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 点:1、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2、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 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一、案例1 案例2                      二、案例3 案例4                三、案例5 案例6

  四、案例7 案例8                      五、案例9 案例10 
  
 

  案例5

  “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当代的教育专家总是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

  问题: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当代的中国教育就是应试教育,都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完全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这句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实施全面发展教 育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案例6:

  《中国教师》杂志在2004年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的调查发 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终日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的童年不快乐。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 主要原因是期中考试,而且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从上面的案例以及调查数据分析,我们的教育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应试教育因其把分数作为学校的唯一 追求,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可以说应试教育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一、案例1 案例2                      二、案例3 案例4                三、案例5 案例6

  四、案例7 案例8                      五、案例9 案例10 
  
 

  案例7:

  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学生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很多学生对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 程中只有部分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方法,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重视个别差异,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 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一、案例1 案例2                      二、案例3 案例4                三、案例5 案例6

  四、案例7 案例8                      五、案例9 案例10 
  
 

  案例9:

  江西省从2001年秋季开始,小学生们开始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从而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

  山东潍坊市小学也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实行“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废除了“百分制”,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怎么看待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教育的目。

  案例10:

  初二的时候,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三毛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三毛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三毛记忆力很好,那阵子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 学老师开始怀疑了,一天,她把三毛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说:“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坐了十分钟后三毛只能对老师说不会做。下 一节课开始时,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三毛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画完后,她又厉声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最后全 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后来三毛对学校产生了恐惧,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

  答:进行德育需要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也需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却没有进行个别教育,而是采取用极端的手段直接在全班同学 的面前打击学生,没有进行正面教育和疏通引导,最终使学生丧失了信心害怕上学,造成了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采用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