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北京市2012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育德教育《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想象
2、元认知
3、社会性发展
4、多重记忆系统
5、道德两难故事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25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儿童的发展具有的三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发展研究设计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婴儿时期,婴儿的语音发展中呈现出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会发的音逐步向成年人接近,这两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亲子关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5、自我的三个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人类记忆存在多重记忆系统,人类记忆可以分为_______记忆、_______记忆和_______记忆三种。
7、影响儿童语法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我国学者姜勇将师幼关系划分为四种主要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1、下面关于呀呀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呀呀语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B.呀呀语可能包括非母语的声音
C.呀呀语可以帮助婴儿练习发音动作 D.呀呀语一般是在大约1岁左右开始出现的
2、下面几种情绪,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从早到晚)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厌恶、痛苦、快乐 B.妒忌、惊奇、害怕
C.快乐、惊奇、妒忌 D.痛苦、快乐、厌恶
3、一般而言,道德认知的发展遵循着( ).
A.从表面到深刻,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行为结果判断到行为动机判断等发展规律
B.从表面到深刻,从抽象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行为结果判断到行为动机判断等发展规律
C.从表面到深刻,从具体到抽象,从本质到现象,从行为结果判断到行为动机判断等发展规律
D.从表面到深刻,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行为动机判断到行为结果判断等发展规律
4、下列关于儿童记忆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儿童记忆较不准确 B.儿童记忆的详细程度不如成年人
C.儿童阶段以有意记忆为主要形式 D.儿童的记忆容易受到成人的引导
5、( )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
A.思维 B.记忆 C.想象 D.知觉
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1、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都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这些特征是不会变化的。
2、幼儿愤怒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3、成人可以经常对幼儿说反话,可以培养幼儿的幽默感。
4、呀呀语不具有真正的交流功能,因此没有意义。
5、由于婴儿的思维能力较差,所以他们更喜欢看简单而非复杂的图形。
4、刚出生的婴儿,在听到别的婴儿哇哇大哭时,自己也会哭,这是情感移情的表现。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因素
2、儿童判断发展的特点
3、儿童自我意识情绪和成人指导与评价的关系
4、哪些因素会影响儿童的语义获得
5、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6、注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
1、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并谈一谈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2、从小被狼攫取并由狼抚育长大的人类幼童,被称为“狼孩”。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养。她们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她们不会人类语言,听不懂任何人说的话。当有人叫她们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反应。其中,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但是仍然不能顺利地说出一句较长的、完整的句子。
上述案例说明儿童语言学习的什么道理?影响儿童语法获得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反映或调节人的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测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
3、儿童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恰当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能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过程。
4、是指人类的记忆包括多种不同的形式,包括瞬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5、是柯尔伯格考察儿童道德发展使用的方法,通过呈现具有道德价值观冲突的故事,让儿童对主人公是否应该那样做作出判断,并解释原因。基于儿童对两难故事的推理,总结和判断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水平。
二、填空
1、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文化性发展 2、选择、保持、调节和监控
3、经验性、情境性、愿望性、拟人性 4、定向反射和习惯化、条件反射
5、游戏性、稳定性和亲密性、内隐的长久性和外显的单向性
6、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发动缓慢型 7、环境、认知、生物
8、自我意识情绪、自我预期情绪、依恋性情绪
三、选择 1.D 2.C 3.A 4.C 5.A
四、判断说明
1、错,儿童的年龄特征是稳定的,但也具有可变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2、错,幼儿的愤怒情绪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
3、错,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幼儿只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因为,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所以,幼儿只会理解别人话语里的表面意义,而不能理解反话中的真实含义。
4、错,呀呀语虽然不具有真正的交流功能,但是它可以帮助婴儿练习发音,增加发音经验,是有意义的。
5、错,婴儿对较复杂的图形具有偏好,他们更喜欢看复杂的图形。
五、简答
1、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因素
答:(1)影响动作发展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基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度、感觉经验的统合;(2)非生物学因素,包括个体成长的物质生活环境、养育观念和方式等。
2、儿童判断发展的特点
答:(1)判断形式逐渐间接化;(2)判断内容逐渐深入;(3)判断依据客观化;(4)判断论据明确化。
3、儿童自我意识情绪和成人指导与评价的关系
答:(1)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的出现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导;(2)儿童的自我意识情绪很大程度上受到成人评价的影响。
4、哪些因素会影响儿童的语义获得:
答:(1)快速映射;(2)句法线索;(3)社会认知。
5、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答:(1)同伴关系是满足团体归属感的重要源泉;(2)同伴关系是发展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的重要基础。
6、注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答:(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积极维护者,是高质量认知活动的捍卫者;(2)注意对儿童心理活动具有功能性意义,主要有三种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六、案例分析
1、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包括:(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包括思维的相对具体性,即要借助具体直观的形象来理解事物;不可逆性,即不能够进行逆向的思考;自我中心性,即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采纳别人的视角;(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开始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
回答该问题时,要分别针对上述特点,谈一谈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针对思维的相对具体性,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材料要直观、具体,不要使用过于抽象的语言和材料;针对不可逆性,教师要考虑幼儿思维的过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幼儿,并有意识地加强幼儿可逆性思维;针对自我中心性,教师应理解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适当安排教学内容,不要提出过高要求;针对思维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当增加一些抽象逻辑思维的学习内容。
2、答:上述案例说明,儿童语言尤其是语法的学习,受到环境因素的重大影响,儿童的生活环境中必须接触足够的语言刺激,才可能顺利地学习语法。起到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第一,儿童生活中进行的“前语言交流”,即在还未学会第一批词语之前,父母以孩子气的对话或无声的姿势等,与婴儿进行连续的互动;第二,养育者使用的“妈妈语”,妈妈语是妈妈指向婴儿的语言,具有语速慢、声音高、音调夸张等特征,并具有强烈的起伏性;第三,父母对儿童语言的反馈质量,比如是否提供比较精细的语法结构线索,供儿童理解和学习。
COPYRIGHT © 2006-2025 教师资格证考试版权
所有:育德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