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09

北京市2011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育德教育《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为0.5分,共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是(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选择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

2.最早提出依恋概念的是(    ).

A.鲍比尔          B.哈洛           C.皮亚杰        D.弗洛伊德

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揭示的遗忘规律,安排学习后复习的频率应该是(    ).

A.先疏后密        B.先密后疏       C.先后一样      D.2天以后复习

4.发音紧缩现象是(    )儿童发音表现出的特点。

A. 0-1岁         B. 1-2岁         C.2-3岁         D. 3-4岁

5.提出智力三元理论的是(    ).

A .加德纳        B.斯滕伯格        C.斯皮尔曼       D.皮亚杰

6.(    )主要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阶段。

A.发展           B.儿童发展        C.人类发展       D.个体发展

7.(    )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A.性格           B.气质            C.个性           D.能力

8、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

A.不存在性别差异,也没有年龄差异    B.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C.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有年龄差异      D.存在性别差异,但不太明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25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儿童发展的特点是                                  

2.注意具有                               功能。

3.再造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可分成                                              

4.            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结构,有            传递信息和分析整合的作用。

5.            是指在记忆过程中,可供心理过程使用的总的工作的空间。

6.儿童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7.一般认为,道德主要包括                         、            三种成分。

8.儿童语言的发展包括                                                四个方面。

9.            思维的特点是直观行动性。

10.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对信息进行                                     的过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1.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创造想象为主的。



2.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直观行动思维。



3.幼儿不必多跟小伙伴玩,因为在小伙伴那里学不到什么东西。



四、概念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遗传素质


 

2.自传体记忆



3.注意的分配



4.快速映射

 

5.元认知



6.陌生情境技术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简述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2.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



3.儿童数概念发展的阶段。



4. 简述道德两难故事法。



5.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6.师幼关系的价值。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幼儿记忆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促进幼儿有效的学习。



2.师幼关系的类型有哪些?如何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为0.5分,共4分。

1.A. 2. A. 3. B. 4. A. 5. B 6. B. 7.  C. 8.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25分。

1.基础性、渐进性、易感性2.选择、保持 、调节和监督3.经验性、情境性、愿望性、拟人性。

4.突触 5.记忆容量 6.直观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7.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8.语音、语义、语法、语用 9.0-3岁儿童(婴儿) 10.识记、保持、恢复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1.错误:幼儿时期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创造想象。

2.错误:幼儿,即3-6岁儿童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

3.错误:同伴关系是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满足团体归属感的重要源泉;是发展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的重要基础。所以幼儿应该多和小伙伴玩。

四、概念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遗传素质: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2.自传体记忆: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事件的记忆,具有不随意的特点。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里,注意指向多个不同对象

4.快速映射:在单独的一次或几次接触中,幼儿就能快速习得某个单词的全部或部分意思的现象。

5.元认知:反映或调解人的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即“对认知的认知”

6.陌生情境技术:在一系列标准事件的进程中实施的综合测量儿童的早期依恋的方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简述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到下、(2)由近及远、(3)从粗到细、(4)从整体到分化、(5)从无意到有意

2.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

(1)刺激婴儿全身皮肤感官与兴奋中枢感受点,刺激神经细胞的形成及其联系,逐渐促进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智能的成熟;(2)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3)有助于婴儿产生安全感,形成正常的活动觉醒周期,为成年后形成独立个性做准备;(4)促进消化,增加体重。

3.儿童数概念发展的阶段。

(1)口头数数;(2)给物说数;(3)按数取物;(4)掌握数概念。

4. 简述道德两难故事法。

道德两难故事法是柯尔伯格考察儿童道德发展使用的方法,是通过呈现具有道德价值观冲突的故事,让儿童对主人公是否应该那样做作出判断,并解释原因。基于儿童对两难故事的推理,总结和判断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水平。

5.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的对象具体形象、生动鲜明;(2)学习活动游戏化,避免枯燥单调的方式;(3)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鼓励幼儿参与;(4)保持幼儿良好的身心状态;(5)注意对象、任务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都不利于注意的集中。

6.师幼关系的价值。

(1)对儿童的学习以及早教中心、幼儿园、学校适应有重大作用;(2)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尤其是自我的发展有极大作用;(3)对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幼儿记忆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促进幼儿有效的学习。

(1)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启示我们应该尽量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其注意;(2)幼儿对事件记忆发展较早,对图片、语词记忆的发展较晚,启示我们应当结合一定的情境,将记忆材料故事化,便于幼儿记忆;(3)幼儿的记忆容量有限,启示我们应当合理地安排内容和速度,动静交替、劳逸结合;(4)幼儿的记忆策略水平较低,所以我们应当适当地教授幼儿一些记忆策略,以加强记忆效果。

(每个知识点应举1、2个例子,符合知识点的意思即可。)

2.师幼关系的类型有哪些?如何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师幼关系进行了分类,有人将其分为依赖型、积极参与型、不良型、普通型、愤怒/依赖型、不参与型。有人分为假相倚型、非对称相倚型、反应相倚型、彼此相倚型等。有人分为严厉型、灌输型、开放学习型、民主型。(以上三种分类,回答出一种即可得分)

教师的特征会影响师幼和谐关系的建立,如教师的知识观念、沟通交流的敏感度、压力感、教学效能感、自我认识等等。因此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需要教师的努力,如应当更新知识观念,认识到师幼关系的重要性,主动地努力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应将儿童视为“主体性的个体”,充分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应当给与儿童充分的自由,鼓励他们的自由探索和创造,并给与积极的支持;应当注意观察儿童,及时了解儿童的需求,给与积极的回应和反馈。

   (本题可从教师对于师幼关系的影响作答,但在课本中没有现成答案。答案只要涉及上述诸方面,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具有逻辑即可。)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