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教师一个很不错的职业,此职业不仅高福利,而且工作稳定,很多人都愿意从事这个职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教师的考试,小编编辑了本篇关于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的文章。
第一部分:教育的定义、要素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要素:
(一)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教育影响(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
(二)教育要素的关系: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三)教育的发展:
1、远古教育: 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
2、古代教育: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
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现代教育:包括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商品经济的普遍发展和社会大机器生产是其产生的条件。
第二部分: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定义与结构 (一)教育目的的定义:
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p26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
第一部分是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第二部分是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三、教育的目标层次:
(一)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或称终极的教育目标。 (二)教育目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三)课程目标:依据教育目标制定的各种教学、教育活动的课程标准,体现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德、智、体等教育大纲中。
(四)单元目标:即一个教学单元或一项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这是依据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由教师制定,并可进一步分解,具体编制为课时目标或某一次教育活动的目标。
四、教育目标的分类
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意领域
五、全面发展教育
(一)体育: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二)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三)德育: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四)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第三部分: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 (三)教育个体功能的概念与内容 1、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1)个体社会化的定义
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2)个体社会化得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 2、促进个体的个性化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同人口的关系: 1、教育同人口数量的关系:
(1)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2)教育同人口质量的关系: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教育能够对青少年进行培养;教育还具有调整社会人才构成与流动的功能。
(二)教育同物质生产的关系: 1、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2、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加速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
3
(三)教育同社会政治的关系: 1、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1)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
(2)政治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实现对教育的影响; (3)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三个手段是法律;
(4)政治还可以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施加影响 2、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1)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 (2)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阶级或阶层的选拔; (4)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四)教育同社会文化的关系: 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 (2)促进了学校与社会联系;
(3)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身心各方面发展; 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作用:
(1)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必不可少的手段; (2)对文化的普及;
(3)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五)教育同科学技术的关系: 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1)可能影响;
(2)可能影响转化为现实影响; 2、教育对科技的作用:
(1)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向科学提出在教育应用上技术化的要求。
第四部分:教育效应
一、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
(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
二、现代教育的特点:P60-61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 三、传统教育的特点:P61
以上就是小编编辑的本篇关于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的所有内容了,希望大家能在本篇文章中有所收获。
COPYRIGHT © 2006-2025 教师资格证考试版权
所有:育德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