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市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09

北京市2012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育德教育《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    ).

A.陈鹤琴          B.陶行知        C.蒙台梭利         D.福禄培尔

2.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研究方法被称为(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3.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儿童观上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是哪一种儿童观?(    ).

A.儿童是“小大人”  B.儿童是“白板”C.儿童是“花草树木”D.儿童是“有罪的”

4.成熟社会化理论的哲学基础来自下面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

A.洛克              B.卢梭          C.皮亚杰            D.格赛尔

5.下面哪一项是小班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    ).

A.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和同伴,并能说出一些异同点。

B.帮助幼儿学会同情别人、关心别人。

C.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身体的部位、特征及作用,懂得保护自己的一些最基本常识。

D.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己的进步是父母和教师教育、帮助的结果。

6.儿童在其他儿童的旁边,选择和旁边儿童同样的玩具、材料和活动,用和旁边儿童相似的方式玩。那么这名儿童在进行的是(    ).

A.旁观游戏     B.独立游戏   C.平行游戏    D.联合游戏

7.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时,要注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反映了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    )原则。

A.了解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尊重性原则    D.方向性原则

8.下面哪项不属于幼儿教师的权利(    ).

A.进行幼儿教育教学活动      B.从事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活动C.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    D.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9.幼儿社会化往往具有强制性、(    )和能动性的特点。

A.主动性  B.连续性  C.差异性  D.发展性

10.下面关于自主游戏的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A.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不需要教师的影响和控制。

B.为了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在游戏前进行精心的准备,对角色、材料、内容等做出充分的安排。

C.幼儿的自主游戏对他的认知发展没有作用。

D.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的控制是隐性的,以不干涉幼儿的游戏进行为前提。

二、填写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幼儿园社会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            和           等方面的教育。

12.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      ,       。

13.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             ,揭示             的一门科学。

14.清末民初,批评我国幼儿教育机构有“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的教育家是         。                                              

15.为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在园每日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小时。

16.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幼儿具备           。

17.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             的经验。

18.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         与       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19.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要注意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      ,尤其要避免只重      和           ,忽略      、        和        的倾向。

20.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      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             。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幼儿教育的全部意义是开发幼儿的智力。


22.教师指导的频率越高,越有助于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                      


23.在创设幼儿园活动区时,可以把安静的游戏区和喧闹的游戏区安排在一起。    


24.教师尊重幼儿就意味着教育活动要按幼儿的意愿来进行。                


25.以成熟社会化理论为基础的课程观认为课程目的应是重视儿童智力发展过程。  


四、概念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6.儿童观


27.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


28.家长委员会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9.如何理解教师是开启幼儿智力之窗的建筑师这种说法?


30.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31.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2.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1分,共21分。

33.请以现代儿童观为指导,谈谈教师为什么一定要尊重幼儿?怎样做到尊重幼儿?


34.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进行分析

   春天,万物复苏,两位老师带着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幼儿不知如何去观察,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则“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第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而第二组的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叫幼儿画,而是让幼儿去仔细观察他们喜欢的花和树,先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四处观察,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老师也蹲在孩子们中.间一起观察讨论。又是十分钟过去,当第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第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

请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教师两种不同的指导方式给幼儿带来的学习体验有何差异?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ACBC; 6—10:CBCBB

二、填空题

11.社会情感、社会行为;12. 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13.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规律;14.陶行知;15.2个小时;16.良好的身体素质。17.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18.事物,现象;19.片面性,知识,技能,情感,社会性,实际能力;20.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三、判断说明题

21.错误。幼儿教育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不能偏向某个方面。

22.错误。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应根据游戏的具体情况,不是教师指导越多越好。

23.错误。教师应该把安静的游戏区和喧闹的游戏区严格分开,避免相互干扰。

24. 错误。教师要尊重幼儿,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活动要按照幼儿的意愿来进行,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要从儿童的兴趣、意愿出发,也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来进行。

25.错误。以成熟社会化理论为基础的课程观认为课程目的应促进幼儿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四、概念题

26.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27.幼儿园社会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幼儿社会教育任务和内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的过程。

28.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由各班家长推选1-2位家长组织,分工协作,在园长指导下进行工作,制定活动计划,总结活动效果,并向家长作汇报。

五、简答题

29. 答:首先,体现在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丰富幼儿的知识概念;再次,体现在教师培养幼儿的技能技巧;最后,体现在教师提高幼儿的智力智能上。

30.答: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素质的教育。

31.答:农村学前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办园(班)条件简陋;(2)“小学化”现象严重;(3)“城市化”教育误导;(4)幼儿园(班)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5)教师专业素质较差;(6)幼儿发展水平落后。

32.答:(1)广泛收集废旧物品;(2)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3)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4)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六、论述题

33.答案要点如下:

(1)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有各种合法权益;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儿童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的。因此,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人,有做人的尊严。教师只有尊重儿童,才能赢得儿童的敬重和爱戴,促进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那么教师要如何尊重儿童呢?

(2)第一,教师要信任儿童。教师一定要相信儿童,要看到每个儿童的长处,相信他们都是有能力的,经过教育能不断取得进步。第二,教师要尊重儿童的隐私。比如说教师在打开儿童的个人用品抽屉之前,要先询问儿童,儿童同意后,才能打开看;第三,教师要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使每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走路;第四,教师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儿童的自尊心比较脆弱,教师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揭儿童的短处;第五,要杜绝体罚儿童。教师不能歧视、虐待儿童、体罚或变相体罚儿童、侮辱儿童的人格,以免损害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34.答案要点如下:

一、儿童的学习是其好奇心的表现,是积极、主动、持续的过程,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第一,操作.这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形式;第二,游戏.这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第三,模仿.这是儿童学习的基本形式;第四,交往.这是儿童学习的积极形式.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应该基于儿童学习的方式。

二、教师的指导对儿童学习很重要,因为教师是开启儿童智力之窗的建筑师。首先,体现在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丰富幼儿的知识概念;再次,体现在教师培养幼儿的技能技巧;最后,体现在教师提高幼儿的智力智能上。而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第一组的教师对儿童的指导较少,而且不考虑儿童学习的特点和方式;第二组教师先让儿童观察花和树,让儿童与花和树木充分接触,感受花和树木的特点,并通过让儿童自己讨论、和教师讨论等方式促进儿童的学习,充分考虑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的方式,为儿童提供了积极的体验。

三、这两种学习方式给儿童带来了不同的学习体验:第一组儿童的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儿童在这样的活动中没有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第二组儿童通过充分与环境相互作用,不仅了解和掌握了花和树的外形和特征,而且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快乐的,最后画画也是为了表达内心的这种体验与感受,这组进行的学习才是儿童真正的学习。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