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第五节 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
一、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1.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马斯洛认为的心理健康者的十项标准是: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的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适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多动症
多动症也称“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症,多在7岁时就有异常表现。多动症儿童行为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2)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一种活动,不能坐定看一会儿电视。做作业做了一会儿又去干别的,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3)冲动行为。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比如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又如有时突然喊叫,袭击别人。多动症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安环境引起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4)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2.焦虑症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以及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使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等。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3.学习困难综合症
学习困难综合症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有一组调查资料表明,)9%男童和3%的女童,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诵读困难(学习困难综合症的一种表现。的症状。
学习困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缺少某种学习技能,包括诵读困难、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在诊断学习困难综合症时,应当注意与儿童多动症的区别。学习困难是儿童多动症的一种表现,但儿童多动症的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好动、冲动、注意力缺陷和行为障碍所造成的。而患有学习困难综合症的学生,则没有自述多动症的表现,他们在个性发展上是健康的,不存在多动症儿童所表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4.强迫症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强迫症的原因:(1)社会心理原因。包括学习过度紧张、家庭要求过于严格、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比如,成人禁止子女表达负面的情感,是子女产生强迫症状的十分有代表性的背景特征。(2)个人原因。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强迫症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行为治疗;(3)建立支持性环境5.厌学症
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厌学情绪有所增长。儿童厌学症作为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儿童_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厌学的儿童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他们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有的还兼有品德问题。儿童厌学情绪严重或受到一定诱因影响时,往往会发生旷课、逃学或辍学现象。
儿童厌学症既然是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就必须采用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以矫正。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第三,心l5理健康教育是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T作的配合与补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二、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概述
1.含义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自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2.参考架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包括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为主,因而心理评估的功能就不应只是进行心理症状学诊断或心理病理分类学诊断,也应重视对学生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程度的正向评定。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关注的是人的潜能、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受到高度重视。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病的类别进行诊断,
3.心理评估的意义
第一,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第二,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第三,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
1.会谈法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会谈可分为评估性会谈与影响性会谈。与其他方法比较起来,会谈法的优点是:在会谈中可以当面澄清问题,以提高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通过观察会谈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及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附加信息。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除了要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外,辅导教师还要运用一些专门的技术。
(1)倾听
倾听是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倾听时应取开放态度,同对方保持目光接触,注意获取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信息。倾听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手段,比询问更有利于搜集资料,因为询问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倾听可以减少对方的心理防卫。
(2)鼓励
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如说“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然后呢”;“原来如此”;“有意思,我正陪着你”等。
(3)询问
不要提过多的问题,少提封闭式的问题(能用是、否作答的问题。,多提开放式问题,如“你能说说原因吗?”不但要问事实,还要问看法与感受,如“我想知道你对这事的感受如何?”
(4)反映
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澄清
当事人处于思想困扰时,其思考与言语表达往往不明确。辅导教师可把当事人的不连贯的、模糊的、隐含的想法与感受说出来,帮助对方在混乱的思想中理出眉目。
(6)面质
会谈中发现受辅导者前后所说内容不一致,他所具有的自我形象与行为不一致时,可以向他提问,以协助当事人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可分为参与式与非参与式两种。对观察得到的事实应及时做记录,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项目检核表将要观察的学生各项心理特质或特征性行为作为项目列于表上,所观察的学生具有某些特质或行为特征时,就在对应的项目前作出标记。
(2)评定量表将被观察的特质或行为列于表上,研究者将被观察学生的表现与表中项目相对照。并根据符合的程度进行等级评定。(3)轶事记录是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对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所作的一种简明的记录。它包括被观察者的姓名、年级、观察的时间与观察者的姓名,观察事实及其发生情境的描述,观察者的解释与建议。3.自述法自述法是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白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
4.调查法调查方式除一般询问外,还可采用调查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法的优点是可以结合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内容,广泛而全面。不足之处是调查常常是问接性的评估,材料真实性容易受被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调查法包括两种:
(1)历史调查主要包括档案、文献资料和向了解被评估者过去经历的人调查等内容。
(2)现状调查主要围绕与当前问题有关的内容进行。调查对象包括被评估者本人及其周围的知情人,如同学、同事、父母、亲友、老师、领导、兄弟姐妹等。
5.心理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为三种:认知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测验时,必须充分考虑测验的意图、适用年龄、方式、性质,在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上,更要谨慎,不能迷信测验分数,更不能把某一次测验的分数当作教学决策与评判儿童的重要依据。只有把测验结果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测验的功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三、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概述
1.含义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2.目标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但心理辅导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其目标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心理学者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进行的心理辅导可称之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3.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心理辅导既有预防功能,又有发展功能。预防功能是初级功能,发展功能则是高级功能,而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与理解学生是心理辅导最基本的条件,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与理解学生的权利和选择。
(4)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心理辅导中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因之一是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
(5)个别化对待原则
学生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心理辅导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个别化地对待每个学生,
(6)整体性发展原则
心理辅导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状况,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不仅仅限于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
4.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5)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
(6)开展小组辅导。
(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
强化法也叫正激励,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上课不敢发言的学生,一旦在一次课上发言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肯定,那么他的胆怯心理就会得到很大改善。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沙产生“饱足”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例如,有人曾用行为塑造法让一个缄默无语的孩子开口说话。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替代强化的含义是:当事人(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等50,暂时隔离法
5.暂时隔离法是指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对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暂时隔离意味着奖励、强化、关注、有趣活动的终止。实施暂时隔离法的要点是:(1)此法适用于纠正2岁儿童的冲动性、攻击性、情绪性及充满敌意的不良行为;(2)选择一个无聊的、刺激单调而又安全的地方作隔离地点;(3)使用定时器,隔离时间遵循“一岁一分钟”原则;(4)暂时隔离期间不与儿童交谈和争吵;(5)定时器响后,立即结束隔离,并询问儿童被隔离的原因,但不要求l儿童道歉与保证
6,自我控制法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从理论指导来说,它是一种经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善过的行为改变技术。其好处是强调当事人(学生。的个人责任感,以增加改善行为的练习时间。
7,惩罚法。惩罚法也叫负激励,其作用时消除不良行为。惩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COPYRIGHT © 2006-2025 教师资格证考试版权
所有:育德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