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09

北京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育德教育《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    ).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维果斯基       D.马斯洛

2.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阶段的儿童的逻辑思维需要借助实物进行。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形式运算       D.具体运算.

3.按照布鲁纳的理论,(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4.教师自编测验的准确性指的是有效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5. 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性因素是(    ).

A.努力         B.难度          C.能力           D.运气

6.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机械的发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机械的接受学习

7.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叫做(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8.下列哪部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9.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0.下面不属于健康的一项是(    ).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        D.智力超常

二、填写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家是 ____________。                          

12.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_________

13.____________是人格的核心。   

14.____________是指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15.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_________和教学环境。

16._________是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17.____________是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的一种记忆。

18.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_________

19.日常生活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

20.非测验的评价技术包括_________ 、观察以及情感评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道德和品德只是叫法上不同,本质是相同的。





22.“鹦鹉学舌”是学习现象。





23.非正式群体中的凝聚力强于正式群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2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5.简述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分类。





26. 简述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27.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28.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29.简述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







30.简述如何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请论述布鲁纳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32.请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D,     3、A,     4、B,     5、A,    

6、C,     7、D,     8、A,     9、B,    10、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霍华德.加德纳     12、学习策略      13、性格      14、负强化      15、教学媒体

16、成就动机         17、长时记忆     18、品德     19、迁移        20、档案袋评价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1、错。道德是社会化产物,而品德是个体需要产生的。

22、正确。学习是人和动物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23、正确。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力强于正式群体的凝聚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24.答:(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行动研究法                     (每点1分,共5分)

25.答:(1)感官-思考型(2)感官-感受型(3)直觉-思考型(4)直觉-感受型      (每点1分,共5分)

26.答:(1)使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2)信息的结构化、组织化和有序化(3)鼓励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

27.答: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1)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2)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3)学习者必须主动的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每点1分,共5分)

28.答:(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29.答:(1)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2)每次给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过多,不能超出工作记忆的负荷。(3)教授学生记忆策略来更好地组织信息(4)形成适当的程序性知识表征也有助于克服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5)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升工作记忆效能。

30.答:(1)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以引起学习者注意。(2)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越相似,越容易引起观察学习。(3)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4)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学习者相信榜样作出某种行为是出于自然,而不是具有别的目的。 (5)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样学习者才会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答:解释学科基本结构和发现学习的定义(2分)

(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每点2分,共8分)

32、答: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

2.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3.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

4.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

5.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注:整体解释、回答情况酌情给3-4分)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